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让我再看你一眼,南京最后的绿皮
让我再看你一眼,南京最后的绿皮
“这便是南京人的可爱与执拗之处,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内敛的热情。这种内敛,你完全无法从表情上看出端倪。但只要你一问路,南京人会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那般热情到让你头皮发麻。把这种气质转换到旅行层面上,著名的/2次绿皮火车又能进一步佐证。在如今高铁一统半壁江山的年代中,一个大城市上至拄着拐杖的耄耄老人,下至天真淘气的孩童,都以一种偏执般的情怀,竞相登上这趟老旧的绿皮火车,游走在中华门站和南京西站(现终点站改为南京站,中华门站也已停止了客运)之间。这种传染速度与力度,就像南京人身上内敛的热情那般,并不显山露水,却也能够像在不经意间,如点燃的炸药那般席卷全城。/2次绿皮火车,也从开始的“文艺小清新”,变成了一趟全民皆爱的荣誉列车。”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于鄙人的拙作《绿皮车站——首部铁道小站旅行笔记》某章节。里面提到的/2次绿皮车,已经于年1月9日下午三时多,走完了她数十载生命中的最后一程。
对于喜欢绿皮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曾几何时,最后的绿皮火车/2次,不仅仅是南京地区的人民体验怀旧之旅的首选,也吸引了很多江浙沪甚至全国其他各地的游客。更重要的是,她绝非只是一趟靠“情怀”取胜的所谓文艺列车,而是一趟真真切切地经过无数“干货”美景之地的观光列车。
凡是乘坐过绿皮车的人,都能像发现宝藏那般收获一种观景上的美好体验。一来绿皮开得慢,能最大限度贴近古人“走马观花”式的闲逸;二来大部分绿皮的车窗都能打开,这时候的世界将会毫无阻隔地扑面而来,无论看景还是拍照,都在眼前一览无余。这时候,我们需要的便只剩下风景了。而/2次列车,途经人文浓郁的徽州古村落和蜿蜒秀美的山岳铁路,她最最不缺少的,便是美景。
从今而后,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成为过来人的丝丝追忆,和无缘人的声声叹息。
(一张图定义了绿皮车的美好)
1月8日早上5点,南京城还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我和朋友便已扛着长枪短炮,匆匆赶到了南京火车站。正如预料的那般,已经有不少虔诚的铁道迷和摄影爱好者们,先于我们埋伏在候车室了。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次列车足足提前了40分钟就开始检票放人。谁都知道,这是从南京站开往黄山的最后一班车了。一天之后,这趟车再以次的身份,从黄山返回南京站,完成最后一次运行任务。
尽管并非最佳摄影时间,但没有人会因此提前上车。不少人都围在列车水牌前,举着蓝色的车票,合影留念。更多的人,拿着相机东窜西走,一会儿拍拍本务机车DF11-,一会儿驻足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眼神里流露出的是一种夹杂兴奋与不舍的双重情绪。
已经把脖子上X-T的ISO调到了,却仍旧拍不出几张“手不抖”的片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用心去记录的东西,也许远比胶片或者电子元器件的刻画的那个当下,更有深远一层的意义吧?毕竟,按动一下快门是如此随意且任性,但多年以后,当这些照片在电脑硬盘里“积灰”时,你还能把当初的记忆复活吗?倘若不能,还不如在最最走心的这一刻,把每一个动人的场景,用尽全力移植到大脑皮层中去。
(这位头戴雷锋帽的大爷,非常扎眼。果然没多久,就被采访了)
6时整,列车准点发出。虽然明知道这是一趟开往黄山的“末班列车”,但大多数前来送行的乘客,还是其乐融融地凑在了一起侃大山,一路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当然是绿皮车又一个美好至极的层面,她就像一个派对现场,让所有陌生人以最轻松的姿态加入到各种话题中来。有铁道迷朋友正在给周围的大叔大妈们普及铁路常识,以及这趟列车的前世今生,引得不少路人侧目。当然也少不了各路指点江山的“政治家们”,刹那间肢体语言与唾沫星子横飞,仿佛一个个都化身为普京和奥巴马。
在这样的一个离别场面中,正愁没话题报道的记者朋友们,自然是不会缺席的。从报社到电视台,南京的各路媒体们几乎是倾巢出动。从列车员、铁道迷、摄影爱好者到普通乘客,都成为被他们网罗的采访对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某电视台采访一位前往芜湖的中年男人。这位有些憨厚的男人,是一位在南京打工的安徽籍农民工。得知这趟列车即将停开的消息后,他也十分感伤,并且再三叮嘱电视台的记者们,希望能够向铁道部门传达一下全体农民工的心愿:留下一些价格便宜、亲民的绿皮车。毕竟,高铁昂贵的价格对于一位常年在外辛苦工作的农民工来说,还是有些过于沉重。
(意外抓拍到的男子,表情很复杂。但这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之一)
(在马鞍山站架起摄像机的记者)
(站台)
(让我再看你一眼)
(英姿飒爽的列车长,摄于下午归程的次列车)
稍显遗憾的是,我和朋友并没有一次体验完到黄山的全程,而是选择了在马鞍山站下车。并于下午1点37分,搭乘次列车返回南京。至于这中间空缺的6个多小时,我们在马鞍山做了些什么事情,这里暂且卖个关子。下篇文章将重点讲述一下在马鞍山旅行的奇趣经历,非常之精彩。烦请大家稍安勿躁,再屏息等待几日。
我在《老火车的时光慢游》中曾经写道,“我们没有办法阻挡绿皮火车从这个舞台上谢幕,但至少可以选择静静地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无论怎样,在时代滚滚而来的洪流面前,我们除了接受以外,无处遁逃。我在无数次新书签售或者旅行分享会上,几乎都会被热情的朋友们问一个相同的问题:“江浙沪地区还有哪些值得体验一次的绿皮火车吗?”每次我都会深情地回答:“南京到黄山的次列车,沿途风景的美丽,值得让你走上一遭。”
事到如今,我终于可以一脸尴尬地回答三个字,“没有了。”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要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