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茅盾文学奖作者,只因儿时的两耳光,与父亲
茅盾文学奖作者,只因儿时的两耳光,与父亲
有很多专家都认为,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有区别与动物,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身边围绕着浓浓的亲情。
因为我们重视亲情所以我们才会发展出一系列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这样慢慢的形成了法律,组织起了文明的社会架构,有了高度文明和发达的社会结构,才能支撑我们人类一步一步不断的向前发展,科技、文化、经济等等文明成果才能到达今天这样高度。
可以说对于任何人来说,亲情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很多童年远离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不惜做出一些让外人看来觉得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来填补内心再童年时期留下的空白的原因。
不过当人进入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之后,他们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就不得不放弃一些亲情去换取那些在这个环境内必须的东西,例如古代的皇帝,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他们不得不成为“孤家寡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常见的是因为一些误会,让我们与父母产生了矛盾,进而导致双方在情感上出现割裂。例如现代著名的作家麦家,小时候因为一些小事,与父亲产生了误会,父亲一怒之下扇了麦家两个耳光,麦家因此与父亲决裂了20年的时间,等到一切误会解开,麦家慢慢理解了父亲之后,却发现他的父亲却已经患上了痴呆,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故事呢?
年,麦家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朗读了自己写给儿子的文章。
“我曾经非常讨厌自己有那么叛逆的时期,我的孩子那么叛逆,我一直没放弃。我一直认为,那是我应该还的债。”
麦家是何方人士?
麦家,是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电视剧《暗算》《风语》《刀尖上行走》。被誉为“谍战剧之父”。
一提起麦家,大多数人肯定会想到口碑炸裂的电视剧《暗算》,还有大腕云集获奖无数的电影《风声》。在影视领域的发展也没耽误麦家在文学领域大展拳脚。
他在零八年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可以说是目前华语文学界最受认可和最具有权威的奖项,作品还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语言。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麦家所说的债,是指与父亲冷战了20年,期间从未说一句话。原因只是在儿时,被父亲怒甩的两耳光。
麦家在做客朗读者的时候,谈起了这一段不愿意面对的过去。
小时候,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只因为他的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爸爸是you派。
麦家活得孤独而无助,面对同学的孤立、老师的不公平,麦家度过了一段灰暗而痛苦的岁月。
由于父亲当年也饱受屈辱,麦家无法从他那里得到帮助和安慰,甚至还要忍受来自父亲的粗暴对待。
当年,麦家因为同学出言不逊侮辱自己的父亲而打架,但是在当时,对方有三个人,麦家自然没有打过,但是少年心性,就在半夜堵在人家的门口,非要与他决一死战。
但是当父亲赶到的时候,并没有对受尽委屈的麦家有所安慰,而是简单粗暴的甩了麦家两耳光。
就是这两耳光,把麦家的鼻子打出了血,也打断了在以后的20年中,麦家与父亲的联系。
后来,麦家在《至父亲》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把我已经受伤的鼻梁都打歪了,鼻血顿时像割开喉咙的鸡血一样喷出来,流进嘴巴里,我像喝水一样,一口口喝下去都盛不下,往胸脯上流,一直流到裤裆里。”
身心受到伤害的麦家彻夜难眠,就着月光写下了第一篇日记:“我这一辈子,不会再喊他了。”麦家说:“心窝里插了一柄刀,怎么也拨不出来!”
此后的岁月,父亲成了麦家的仇人,麦家只愿和母亲对话。与父亲整整冷战了20年。
求学、参军,麦家决绝地逃离了家乡,告别了曾经伤害自己的故里。漫长的二十年,他在心底对父亲完全关上了门扉。
直到年汶川大地震,麦家站在地震现场,考察灾区地震情况时,看着一幕幕人间惨剧,满目疮痍。
他突然间在不惑之年,当了父亲的麦家,终于明白了父亲的不易,也终于在心底想与父亲做个和解。
但是当麦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时,此时80对的老父亲已经完全不认得他了,因为他的父亲得了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他不再记得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儿子。
麦家说,是文学帮助了他达成了与故乡的谅解;
是父亲的年迈生病,帮助他达成了与父亲的谅解;
有些谅解,来的晚。
有些谅解,来的及时。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麦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悔恨当中。3年后,麦家的父亲去世,在之后的三年时间中,麦家几乎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
在父亲去世后的第8个清明节前后,麦家在小说《人生海海》中写出了他对父亲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上校,看上去就像谍战小说,但是当你看下去才发现,这讲得是故乡,是父子亲情。这本书既是写父亲也是写自己。
麦家终于放下心结的麦家原谅了父亲,其实更是放下过往,试图原谅自己。
哪个父母没犯过错呢?世上本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用最粗暴的方式爱了我们,我们却对这种爱充满了恨。
学着把这种恨放下,是对父母的一种体谅,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
高晓松说:“以前因为关系不好,拒绝看到对方好的一面。”
行了许多路之后,再回头看看,原来父亲也有那么多有意思的思想。只是,那时的自己与父亲之间,没有一个可以共同圆的点而已。
终有一日,当我们也成长为人之父母,可以正视童年的伤痛时,才看到曾看不见的父母的辛苦。我们对那份辛苦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所以,高晓松在看了这本书后,赞不绝口,在新书发布会的当天,高晓松只是接到了麦家的一个电话,便从美国连夜赶回来参加发布会。
这本书高晓松含泪看了2遍,写下评语:
“这本书是向内心深处的文学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看完后真的忍不住落泪。”
董卿曾流着泪在读完之后说:
“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对着电脑。天色越来越黑,可是我觉得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去开灯。电脑蓝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脸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泪。”
它戳中了她内心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
因此,在这本书开发布会的那天,董卿推掉了所有活动,只身带着这本书前去为麦家站台!
在父亲去世后的第八个年头,麦家用《人生海海》完成了与父亲的隔空对话,当初他以为当作家是对父亲的叛离,其实,冥冥中命运又让他用这种方式回归。
孩子不懂事,因为不知道生命的苦难和艰辛。你对父母不能释怀,或许因为不懂得与自己和解和宽容。
麦家想通过《人生海海》告诉我们:
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如果你也深陷原生家庭的关系,无法自拔,建议你也读一读。
这本书,无论是给正在读书的孩子,还是已经步入中年的大人,都会深受触动。
无数人在这本书中如同董卿一样看到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也许只差这一步!
在《人生海海》这部作品里,麦家无疑将这件事情做得很成功。通过“我”的视角与感受,在扑朔迷离的情节中,看尽人世百态。由此,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和生活的距离。
这也让这部小说阅读起来,显得既迷人又平易近人。而书那个最平易近人的道理莫过于,任谁都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但也不会有人因此停下继续往前的脚步。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历时五载,从小说的内容到语言再到方方面面,都可见作者精心打磨的痕迹,这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中,很是难得,细读,颇有种儿时读《城南旧事》的调子浮漾心头。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不止这的意思。
它告诉我们生活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
全书两册89精装版,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一顿午饭的支出,却可以经历千百种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读这本书,可以点击下方购买正版:
道BB人生海海+活着麦家余华现代小说书籍畅销书小店¥8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