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感谢有你,致敬逆行写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感谢有你,致敬逆行写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我苏特稿(撰文/李森颖)

转眼已至初秋,我们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回顾年,我们携手走过的日子,相信很多人对于“医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

还记得数月前,国家危急关头,九州白衣星夜集结,披挂上阵,无畏逆行;在“白衣战士”的坚守下,我们走过黎明前的至暗时刻,迎来了曙光灿烂;我们挥别寒冬凛冽,迎来了万物复苏;我们扛住了风雨侵袭,迎来了春风十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内心的感动。谢谢你们的守护,让我们的生活日益安宁;谢谢你们的守护,让我们看到山河重振、盛世繁华;谢谢你们的守护,让我们生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的感慨!

回想年那些难忘的日夜,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泪目?有没有哪个时刻让你哽咽?有没有哪个场景让你震撼?有没有哪个名字让你铭刻心头?……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那段“奋战”的岁月,重温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温暖。

出征:为了“大家”的团圆,放弃“小家”的欢聚

01:30

年1月25日是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位队员星夜集结,为了“大家”的团圆,他们舍弃“小家”的欢聚,义无反顾奔赴湖北战“疫”一线支援。因为他们心中有光,坚信明月照远,必将夜尽灯来。

奋“战”:与时间赛跑,医病也医“心”

在抗“疫”最前线,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与此同时,患者由于生理的病痛和隔离治疗的孤独,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既需要为患者医病,也需要为患者医“心”,让每一位患者树立信心,尽早康复与家人团圆,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目标。

2月5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医院7楼病区查房时,一位50多岁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潘纯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无创通气,患者在症状缓解后断断续续地问:“我的病还能不能好?我家里还有90岁的老母亲。”潘纯握住患者的手,与在场的同事们一起轻声安慰他,直到患者树立起信心。潘纯说,作为重症医学科医师,一定要努力让患者早日与家人团聚。

潘纯正在救治患者

2月6日,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星星在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病程延长以及卧床,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肉功能减弱和两下肺不张的问题,增加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感染风险。在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倪海滨教授的提醒下,他用空针和手套自制了简易呼吸功能锻炼器,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肺部功能保留,减少并发症。因地制宜给患者生的希望是胡星星始终坚持的救治理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让患者少一些苦痛,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

患者正在用胡星星制作的简易呼吸功能锻炼器做肺部功能早期康复训练

2月7日晚11点,武医院呼吸隔离科一位68岁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症状非常危险。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庄谊与同事立即开始抢救:气管插管、开静脉通道、用升压药……经过1个多小时争分夺秒的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而参与这场“生死时速”抢救的医护人员早已汗流浃背,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湿透。庄谊表示夜班值班遇到的每一次抢救都是“生死时刻”,冲上去救人,是每一个医生的本能,只要挽回更多鲜活的生命,付出再多都值得。

2月7日晚,庄谊和同事们正在对患者进行抢救

2月8日,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贾凌在凌晨3点接到武医院夜班值班医生的电话,有位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生命垂危,急需支援。医院,10分钟的路程显得格外漫长,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尽快对患者施救,患者才能活下去!

江苏对口黄石支援队应急检验队6位成员于2月1日星夜兼程赶赴黄石,开始了每天和病毒面对面打交道的检验工作。从样本处理、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检测……完成一次检测需要4至6小时。为了检测更多的样本,检验队每天早出晚归,2月2日,江苏对口黄石支援队应急检验队成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科员陈强在日志中写道:“今天,我们全天检测了份样本,创下了全国17支省级应急检验队的最高纪录!”

2月2日,江苏对口黄石支援队应急检验队正在进行样本检测工作

在2月14日这个有爱的日子里,江苏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尹江涛与“战友”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患者们送上了特殊的礼物。医院治疗,长期见不到家人,心里难免会感到紧张不安,为了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尹江涛和队友们为每位患者准备了一张“爱心处方”,他们用彩色画笔在“处方单”写下鼓励患者的话,让患者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病区的患者在出院时都将江苏医疗队开出的“爱心处方”悉心收藏

2月28日凌晨4时许,在江苏援黄石医医院医疗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医院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CU2病区内,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被成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这也是黄石市首次使用ECMO技术抢救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隔离病房内,江苏儿科专家当起临时奶爸奶妈。当孩子们看到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像外星人一样的医生,往往会心生恐惧情绪。为了减少孩子们对隔离服的畏惧心理,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画了一幅幅可爱的卡通漫画,乌龟、鲸鱼、机器猫……小小心思让病房充满童趣与爱。

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闻立新在抗“疫”一线,除了在当班时间救治患者外,还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在线上诊疗平台接诊患者,截至2月27日,他在线上接诊多次。在这些接诊中,有一部分是既有慢性病史医院就诊的患者,闻立新对他们给予了用药指导;而对于另一部分过度焦虑的居家隔离市民,闻立新则通过线上问诊消除他们的疑虑和心理负担。

可以说,在抗“疫”最前线,医务人员使出浑身解数救治患者:他们不愿辜负患者殷殷期待,每天严格控制饮食饮水,穿成人纸尿裤进病房,时常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了节省时间救治更多的患者;他们不忍看到患者遭受苦痛,即便在休息时间也反复研究患者病情,不放松一丝一毫,只为了寻找到最优救治方案;他们理解患者的焦虑与不安,为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他们学当地方言、用画笔点缀防护服、用音乐疗法让患者学会放松、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在恢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兼顾管理患者的心理健康。

归来:山河无恙,携杏花春暖而归

在战“疫”最前线奋战了数十个日夜,医务人员用顽强拼搏换来了春风和煦、繁花盛放。从3月17日起,江苏医疗队开始有序撤离,“白衣战士”陆续踏上了返程归家之路。

自3月17日起,武汉长江二桥、龟山广播电视塔等武汉多地建筑物在夜间纷纷亮起灯光字幕:“向英雄致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凯旋而归”“风雨与共,守望相助,感谢有您”……

江苏万父老在翘首以盼两个多月后,终于盼来了“英雄”回家的喜讯。3月17日,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首批余名返程队员飞抵南京禄口机场,执飞机长在飞机落地后,打开驾驶室窗口,挥舞五星红旗!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回顾江苏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书写的温暖瞬间,依然让人眼眶微热。感谢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因为他们的顽强拼搏、日夜奋战,让人们能重新拥抱生活的安宁;感谢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因为他们的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让患者免于病痛的折磨,让许多“小家”重拾欢乐。我们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在抗“疫”最前线谱写的难忘点滴汇聚成一条短片,在医师节到来之际,向全体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ystl/21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