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寡趣病因 > 三观总在办法前
三观总在办法前
三
观
总在办法前
这篇文章比较长,整体偏向一些三观式的“大道理”。在这两三年的闲聊中,发现更多的妈妈都偏向于问一些具体的办法,将其称之为“方法”。而这却是我最不爱写的东西。绝不是因为我小气,而是在我眼里,办法是为解决具体的问题而生的——办法似水一般无形,为达正确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恶到举棍相向,善到宽容慈悲,严到风声鹤唳,驰到任意妄为,静可若处子,动可如脱兔......它们,绝对没有一种固定的形态。反而是到了最后才发现,真正有形的,却是那些我们一惯认为不太接地气的精神、理念层次的东西,我们或可称之为“三观”。以下几段文字是上一周零散的思考的合集。看似零散,实则有自己的逻辑顺序在。是否合理我不清楚,但它却是让我觉得比较舒适的一种顺序,不喜勿喷。
——渣母头
从一个问题讲起
私信里有妈妈问了我两回“七年级数学应该怎么学?”其实不是我不回答,上上周我针对这个问题写了八千字,最后都被我爽快地删了。因为我觉得,或许字数太多,就说明我压根没有想好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我重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
七年级数学怎么学?
如果,让我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我觉得我只会用两个半句:七上狠抓代数计算,七下严规几何证明。当然,这是针对一直学得一般般甚至是有点糟的孩子。如果计算和证明逻辑很顺畅,孩子的七年级数学早就起飞了。
对于证明逻辑的严谨,七下的几何证明,代数偶尔穿插的小证明,不过是刚刚入门。作为非学霸家长,务必要把好这第一关。只要目标明确着按照规范去要求,一时做不好就不需要着急,因为后面有大把的训练能让孩子调整过来。
但是,对于代数而言,孩子七年级代数成绩一般的,就要引起一万分的注意了,这是证明孩子小学数学能力不过关的强有力的证据。也正因为如此,它也是借助着一落千丈的成绩落差纠正孩子小学数学不良习惯的最佳机会,没有之一。
这些被证明了的缺失的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一次完成正确计算能力、估计和检查验算能力,分类能力等,以及最重要的思维严谨度。
审题能力不足可以通过指读、圈住关键字训练改善;
一次完成正确计算能力需要从计算的优先级、每个步骤的规范、规范字母符号书写、熟练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绝对值等计算、常见的简便方法一样样Check。有薄弱点可以综合式地计时训练,或者根据针对性地专项计时训练,效果极好。与此同时,可以经常考核一次做题成功率,这个太重要了。
检查验算能力,包括估算、顺逆遍检、逆运算、抽检等。
这些之前写过很详细的文,就不一一展开了。
根据一年多的观察,基础的计算能力和检查验算能力,是保证七年级数学分制成绩达到80-85这个区间的根本。一旦在七年级没有把这个根基夯实妥当了,后面的代数只会是越来越艰难。当然,在八年级,还有一次训练综合运算的最后机会“因式分解”,但是那时候教学的进度已经不容许再做过多的纠正动作了,至少我们这里,这个内容只耗费一章(大约三周)。而这两个环节都错失塑形良机,后面的函数和高中物理的频繁公式变形计算就会很吃力了。
分类能力和严谨度息息相关,它可以算是严谨的一个分支,也是提升严谨度的关键。只不过因为七年级所学重点便是分类,因此单独列了出来。严谨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一生,分类能力却能求成于当下。这种能力的培养,在我的经验中,从生活着手远胜于从数学着手。
一件最简单的事就能说明一切——收拾书包。每天的书包能否按一定的规则分类?能否说明分类的依据?能否保证每本书或本子都能被归入相应的类别?能否保证给类别之外的特例找到特定的归属?能否给定所需的书名在3-5秒内找到?......
我的两个孩子,时不时就会被我这么虐着收拾书包的,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以上这些,其实就是我之前写了八千字的缩略。很显然,这些都是很具体的落地办法,八千字不过是部分,如果继续下去,我想再来两三个八千字都不是太大问题。
然而,我最后还是把所有细节全删了。
为什么?
如果您是仔细阅读到这里的,那么你应该沉重地思考两点:
一是这些都是要求,都是老师或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而孩子成绩不够好,显然他们就是达不到这些要求。说得直白点,就是相应的能力缺失或不足。这是个残忍的判定结果,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正视不躲避。能诚恳平淡地承认自己的孩子能力暂时达不到就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因为这意味着你需要认可这么几个子观点:什么样的能力对应什么样的成绩;当看到能力未提升,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