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中国古代有没有共产主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共产主义



最近,很巧的是,有好几位老师上课的时候都发表了不少关于共产主义的见解,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师说:“党员,如果不相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那他就不配做党员。”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因为从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在中国历史中,包含“天下为公”思想的文献不在少数,并且在年12月1日的《山西日报》中有这样的句子,“尚和合,求大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共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大同”到底是不是“共产主义”?中国难道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吗?让我们来扒一扒“共产主义”的历史。

战国末年,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对于和平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非常相近,并且一度被解读为“共产主义社会的范本”。但是,这是“共产主义”吗?

并不是。

在《许行》里,有关于消除阶级,“君臣并耕”的对话。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力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而《汉书?艺文志》是这么评价“农家”的: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关于“儒家”,又是这么说的: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可见,儒家并不支持“君臣并耕”,其主张的“克己复礼”本质是保有不同阶级以求各司其职,保障社会稳定,这与“共产主义”中“消灭私有产权,没有阶级制度”的定义大相径庭。

而在中国古代,任何想要废除阶级制度的社会模式都是不允许被建立的,即使是孔子想要“复礼”到的周朝,也存在天子。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共产主义”。或者说,中国古代,只存在关于共产主义结果的畅想,并没有共产主义的条件。

那么,“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呢?先来定义一下。

共产主义(英语:Communism,拉丁语: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白癜风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hbyx/1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