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犹江文艺赣南客家先人积善美德
犹江文艺赣南客家先人积善美德
上犹网
笔者在上犹采风时发现,各姓族谱都载有许多积善之举,从善如流的感人故事或文牍,如贝中之珠、如荷莲之露、如花气之韵、如桂林之馨,现摘三例饱人眼福。
其一,父子同善。据上犹县城《张氏族谱?义举善事》所载:儒林郎张文轩好善乐施,怜贫济急,修桥筑路,造舟渡民,买棺施贫殓,采粜济民,助民修房。其三子张秀江捐祖田百余石生息,凡乡会试者给助旅费,并修缮本邑考棚。清道光二年洪水冲毁城郊民房,捐五百为贫民修房。其四子张听桥于道光十四年捐资千金重建学宫崇圣祠、兴建魁阁和廖公庙戏台。因张文轩父子为富施仁,赢得民间良好口碑。
其二,夫妻积善。《刘氏族谱?万春公赠祠义田记》所载,上犹县刘姓先祖刘万春与妻方氏共相谋,将名下租田石用于敬老济贫,大比之年资助银三两为路费;年过七十老者赠谷一石,八十老者赠谷二石,九十老者赠谷三石,百岁老者赠谷四石,赠肉10斤;凡鳏寡孤独四贫者每岁赠谷一担,以疗腹肠之饥。众人称其“忧族之心,与古圣人忧世之心无二也。”
其三,终身施善。据《朱氏族谱?子祥公墓志铭》所载:朱子祥一辈子天性仁厚,孝友诚笃,接物惟和,邻里常沾其惠施。力推教育事业发展,到处奔走呼告办学办教,倡率邑人建成营前五隘乡塾,他自己赠良田百亩用于贫家子弟读书费用,并捐千金,重修文庙。当时府衙赠匾额一方,恭颂朱子祥“乐善不倦”,重教疏财之举。
从各姓族谱中还发现,赣南客家先人始终相信并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处世原则,不少人确信积善延寿、破财消灾之说。农民丰收了,要砍三牲多谢土地神;经商发财了,要主动修桥铺路;进山打猎有所获,首先要分一块好肉酬谢猎狗。大家认为:人从出生开始,老天爷就已经核定了这个人在世的物质财富,须均衡着使用,细水长流过日子,此时多用了,彼时就会少用;你占用别人的物资多了,到时也会出现自己的亏空,你横行霸道发横财,必遭老天报应,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也许是赣南客家先人的人生哲理。
作者:李坊洪
编辑:上犹网
本文属于上犹网网友原创,转载请注明,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活动详情;↓↓鼓励小编,请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专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