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卖炊饼的武大郎都住联排别墅,原来宋朝人的
卖炊饼的武大郎都住联排别墅,原来宋朝人的
事后朱哥亮聊聊武大郎
by事后朱哥亮
(密云古北水镇)
这一开春,我们南开EMBA北京五班同学就在密云来了个大聚会,由家住密云的李明军同学安排,其中一天安排在古北水镇住宿游览,这古北水镇虽然全是仿古建筑,但是大手笔制作,设计精美,古香古色,与长城遥相呼应,让人徜徉其中,真有穿越的感觉。
这天上午,天气极佳,我与姜漾、朱鸿在古镇中漫步,聊古论今,老姜同学突发感慨:想当年,卖烧饼的武大郎都住联排,比我们现代的人活的还滋润啊。
(武大郎家的临街联排)
▼
是这么回事吗?
武大郎住的是联排别墅?
各位看官,你没有看错。你也别不信,还真是这么回事。
根据《水浒》描述,武大郎家在阳谷县紫石街,住的是临街楼房,至少有两层,面积超过平米,而且带有一个院子。这栋小楼与其他几家连成一片,与如今所谓的联体别墅简直大同小异。不仅如此,小楼临街而立,一楼可作店铺,二楼用以住人,可谓典型的商住两用型,商业价值高,居住环境佳,是一个生意人梦寐以求的完美住宅。
大家可不要忘了,武大郎只是一个靠卖炊饼的小商贩,他肯定不是什么有钱人,连中产阶级都算不上吧。连武大郎这种走街串巷的小贩都能住上联体别墅,宋朝人的生活水平之高可想而知。古典小说虽不可当真史看,却能反映古代社会的一些侧影。
(武大郎的娘子)
▲
对于宋朝的描绘,以往用得最多的大概是“丧权辱国”“积贫积弱”“偏安一隅”等诸如此类充满贬斥之意的词语。给我们的感觉,宋朝一直是个窝窝囊囊的朝代。
实际上,宋代除了军事上比较窝囊以外,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算是一个辉煌的朝代。宋词,是比肩唐诗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没有富余生活的养育,是不可能有闲情逸致作词吟赋的;在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是在宋代完成的;在社会生活上,宋代的商品经济发达,百姓做买卖很盛行,这才让我们看到《水浒传》中描述的一个小县城就有那么多生意人,也让我们看到了《清明上河图》描述的京都汴梁(开封)的繁华盛世。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生动记录了12世纪时北宋汴京(现在的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画中穿插各种活动与情节,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娶亲等等。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而且还出现了夜市。
(清明上河图局部)
▲
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的柳永,曾创作千古名篇《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短短百余字,杭州繁荣壮丽之景象便尽收眼底,并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据说金国名将金兀术在读到这首词之后,对杭州心驰神往,以至垂涎三尺,于是坚定了南下之心,宋金之战由此持续百余年之久。
有人说,一个国家福利制度的水平,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
宋朝社会之发达,百姓生活之滋润,福利制度是最具发言权的。已有史料记载,宋代业已建立了一套覆盖面极广的福利救济体系,救济对象涵盖孤寡老人、残疾人、乞丐、弃婴、孤儿、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古圣贤们孜孜以求的“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目标。
例如,贫家妇女怀孕后政府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并且设立“慈幼局”等机构收养弃婴和孤儿;孤寡老人可以入住“安老坊”等养老机构,年满60岁后还可以领取一定数量的钱粮;贫困人家生病,有“安济坊”等机构予以收养和治疗,并提供汤药和伙食,另外还有“施药局”等机构作为平价门诊为百姓发放药物;贫民和流民死后,有“漏泽园”等福利性公墓予以安葬。
由此可见,宋朝的福利覆盖了百姓“生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等诸多层面,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福利国家的气象。如今,许多欧美发达国家被誉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国度,其实宋朝一千年前早已实现。
作为最为弱势的社会群体,“鳏寡孤独”都能有此福利保障,社会民众以及精英阶层的生活水平之高,自然可想而知。
例如出身贫寒、以为官清廉而著称的大诗人王禹偁曾有诗形容自己的悠闲生活:“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言下之意是:我月薪虽然没有多少剩余,但是晨炊仍然能够日日接继,柴草等生活用品没有短缺或断供,美酒佳肴尚能置备。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武大郎住的那套联体别墅,大概不再是什么令人瞠目结舌或者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吧。
宋朝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滋润。其实,宋朝人的滋润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方面,政治、文化等方面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例如包拯劝谏宋仁宗时说到慷慨激昂处,敢于唾沫横飞,仁宗皇帝不仅唾面自干,而且虚心采纳了包拯的建议;又如上文提到的柳永,“奉旨填词”数十载,汪洋恣肆,好不畅快,留下了百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
关于宋代的住房有一点跟当代也是相似的,就是一线城市首都汴梁也是高房价、很拥挤的,如果在京城有几套房子,生活就很滋润了。
苏东坡的一个堂兄长住开封,因有数间屋宅出租,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而有些清官也是买不起房的,大文学家欧阳修也是租房一族中的一员。欧阳修考中进士,进中央工作,工作了好多年,始终没买上房子。苏东坡,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总算把喜事办了。
但是,在那些二三线城市,房价则低的多,还是很容易实现房子梦的。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为官几十年都没在首都混上套房子,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还是在开封南边的一个城市许昌买了房。
回望历史,联系当下,想到无数人为了北京五环外一套60平米的小二居累得半死不活尚不可得,大概只能喟然长叹一番,然后仅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忧伤。然而,中国自古如此,长安米贵,居之不易;汴梁繁华,安居不易;你不可能既享受北上广的繁华,又能轻易享受三四线城市的豪宅,像武大郎似的卖个烧饼就住着联排,大概要梦回宋朝啦!
(密云古北水镇)
.04.0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