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十八禁回归,飙上94

十八禁回归,飙上94



兴奋总是来得这么突然。

在《亢奋》第二季首集的结尾,少男少女们都在派对上期待新年的到来。在喧哗的音乐和人声中,内特对毒贩小费挑衅地说:“上次不是说想杀了我吗”,小费在送上“新年快乐,花花公子”的祝福之后,反手就是一酒瓶敲晕了内特,随后将其摁在地上狂揍,揍得血肉模糊。

▲小费狂揍内特

这一大快人心的画面,观众可能已经期待了三年。

回归首集,小费一顿暴打,也直接打破了HBO原创剧集在流媒体平台成立以来的开播收视纪录。万的观众涌入,甚至一度令平台服务器陷入短暂瘫痪。首播集的豆瓣评分高达9.4,后续稳定在9.0分。

▲《亢奋》第二季首播豆瓣评分9.4,现评分下滑至9.0

《亢奋》,“小黄台”HBO在年推出的大尺度青少年剧,一部美国青少年的青春疼痛文学。

剧如其名,剧名《Euphoria》所形容的,正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极度强烈的快乐和兴奋。

这样的亢奋贯穿全剧,暴力、情爱、吸毒,这群年轻人在短暂的快感中沉溺、挣扎。他们受困于家庭关系、校园生活、成长困惑,在种种亢奋中寻找生活里的喘息时刻。

▲《亢奋》剧照

说起来,《亢奋》的故事叙事并未有多出彩,主题依然是美国青少年电视剧中最常见的那些事。但《亢奋》自成风格,所有流动的情事、心绪都能化成变幻的光影。

许多观众爱的就是《亢奋》的迷幻。

骑行时粉紫色的小镇天空,蔚蓝色的朦胧雨夜,晦暗难明的落日海边……令人迷醉的画面色彩,流畅的镜头变幻,配上让人上头的音乐,还有主角小茹的喃喃自语,就是说,很难不爱。

▲《亢奋》剧照

混乱青春期

第二季,依然是从小茹的视角来叙述。

这一次,她讲的是小费的成长故事。

一开场,画风突变,切入复古黑帮片。小费的祖母是一个很酷的女人,她霸气十足走进他人的地盘里,在小费父亲腿上打了两枪之后,扬长而去,从此领养小费。

▲祖母领养小费

在第一季里,我们不知道小费为何会变成毒贩,也不知道这个看着有些奇怪的家庭是如何构成的:一个瘫在床上不能自理的老人、年轻轻轻就成了一家之主的小费和他机敏的生意帮手小灰。

▲年少时期的小费

但观众能感受到,话不多的小费个性不坏,甚至是第一季中相当清白的角色。他没有混乱的感情线,将小茹视为家人,一心专注于搞事业。

▲小费

原来,小灰是被人遗弃,而祖母在摔倒后因小费不想叫救护车到家里而错过了黄金时间。“生活总是变得更难过,更复杂,因为你在世间越往上爬,树立的敌人就越多。”很难想象,一个少年是如何从此担起家庭和生意重担的。

在《亢奋》中,几乎每个主角都有自己的伤口。小茹从小被诊断有广泛性焦虑症、躁郁症,她一直难以面对失去父亲的伤痛,在父亲患癌治疗时开始染上毒瘾。

▲小茹从小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躁郁症

茱尔丝在小的时候被母亲欺骗,而进过精神病院,她厌恶自己死磕一个想法的大脑,也讨厌自己的身体,此后的种种放纵也是她发展出来的应对机制。

▲茱尔丝小时候被母亲欺骗送进精神病院

内特大概是这部剧里许多人都无比厌恶的一个人。他因一张帅脸和运动员的健美身材而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但同时他深受家庭暴力的影响,常常情绪不受控制,当女友麦迪在派对上与他人亲密时,他事后怒不可遏地跑到别人家里,医院。在第一季里几次不择手段,展现出阴暗狡诈的黑暗面。

▲内特和女友麦迪

而第二季里,小费之所以狂揍内特,究其根本,也是因为内特设局茱尔丝引起了后续的一连串事件。

内特的父亲卡尔并不如表面那般正直,他也深受上一代家庭暴力的后果,将内心的压抑通过性爱发泄。结果,卡尔与茱尔丝有了一夜情。为了维持家庭的表面平静,担心茱尔丝在他人面前说出父亲的另一面,内特通过网恋欺骗了茱尔丝的感情,同时用把柄让茱尔丝陷入自己的掌控。

▲内特父亲卡尔掌控着茱尔丝

在《亢奋》中,看得出青少年们的种种失控都与家庭紧密相关。

他们与家长之间有各式各样的裂缝,困惑、不信任形成一条悠长漆黑的隧道,他们在其中摸黑前行,无所适从,只能用莽撞的个性不知疼痛地碰撞,孤独自我地舔舐成长过程里的伤口,最终将肉体的种种放纵,作为喘息的出口。

色彩绚烂的画面、摇晃诡变的摄影,都能让人深深感受到人物在药物作用下感官的扭曲和心绪的变化,第一人称的叙述也让人像直接倾听着主角的心事。

▲嗑药的小茹

在第二季中,主角们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小茹与茱尔丝的关系依然在无法真正坦诚的朦胧之中,而此时新角色艾略特的加入,也令两人的关系再生波澜。在新年派对上,茱尔丝透过人影绰绰看到被火光照亮的小茹,火舌摇曳,如同《烧女图》中那段心神荡漾的对视,谁懂?

▲新年派对上小茹和茱尔丝的对视

内特和麦迪依然保持着冤家相爱相杀的模式,但上一季刚刚遭遇情伤的凯茜却和内特擦出了火花,凯茜深陷无法面对背叛麦迪的痛苦。医院的内特脚踏两只船,忙着示爱麦迪,同时又安抚凯茜,还憧憬和凯茜完美、浪漫的婚后生活,真像是伤到大脑了。

▲内特脚踏两只船,与麦迪、凯茜陷三角恋

胖女孩凯特和伊森终于在一起了。

尤记得伊森告白时的浪漫:“我们年纪还小,也许早晚会分手。我们中会不会有人受伤?有可能。但我会尽力把伤痛揽到自己身上。”但这一季,凯特却想不通自己为何不爱伊森——上一季你颤抖着语无伦次的时候看起来可不是这个意思。

看来这段健康的、良好的恋爱恐怕也会有波折。可以不爱,别再伤害伊森了。

▲伊恩与凯特

心声

一开始听说《亢奋》,很可能会看到“大尺度”“黄暴”等种种标签。诚然,这部剧充斥着满屏的十八禁,它展现了美国青少年成长生活里混乱不堪的一面,但剥去那些博眼球的外壳,《亢奋》无疑是哀伤的。

剧里有令人泫然欲泣的成长故事,也有声嘶力竭却不被听到的呐喊自救。它不只是青春疼痛,它更是对青少年现实问题残酷一面的讽刺。比如美国的青少年药物成瘾问题。

▲小茹在青少年时期就曾嗑药到晕倒

《亢奋》这部“嗑药神剧”的背后,是美国所谓“嗑药的一代”的残酷剪影。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一项数据显示,在万17岁到24岁的美国年轻人中,有0万人因为药物滥用和肥胖,不符合入伍资格。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在年11月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美国鸦片类药物泛滥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年4月至年4月期间,有超过10万人死于药物过量,增长态势明显。

《亢奋》中,毒贩小费一直售卖毒品给小茹。但有一天,小费将她拒之门外,任其她宣泄自己的哀求、愤怒和痛苦,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戏。

小费说:“我看过很多人吸毒过量死掉,但我只关心你。到底有什么忘不掉的烦恼,我也不知道如何帮你。但有件事我能确定,吸毒帮不了你。”

▲小费与小茹的对话

小茹第一次吸毒是在重病父亲的身边,父亲虚弱到无法察觉女儿使用药物。

从小茹的自白中可以感受到,她自小一直深受恐慌症的困扰,因而药物带给她的短暂的虚无令她着迷,“我爱这个感觉,从我有记忆以来,我毕生在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因为世界突然变安静了,我在自己的脑中感到很安全”。

▲小茹觉得毒品让她获得安全感

另一方面,失去亲人的痛苦是一直笼罩着她的阴霾。为了逃避这种失去,她在药物使用中找到了一种安全感,“我找到了方法生活下去。”另外,她对于与茱尔丝之间的关系也感觉到痛苦和迷茫,茱尔丝是她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唯一美好,她也因为患得患失而饱受药瘾的折磨。

▲小茹与茱尔丝

《亢奋》给了成年人一次倾听少年心事的坦诚机会。

尤其是在特别篇,小茹与瘾君子阿里有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这一集没有其他的叙事,全程只有两人的对话。

小茹讲述了自己为何想要从身体病痛、原生家庭以及个人情感逃走,而阿里安静地倾听了并以自己的人生为例不断开解小茹。

一位有几十年吸毒史、被毒品夺去人生的过来人,与一位只能在毒瘾中得到解脱的青少年,在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夜,展开了心与心之间的真挚交流。

“你并不是因为是个废物才成了瘾君子,而是正因为你是个瘾君子才成了废物。”

“你的毒瘾从一开始就害了你,而你现在还想继续吸毒,你会从内里开始腐烂,直到你认输然后死去。革命是你唯一的希望,但得是一个真正的自我更革新,你得做得彻底。必须每一天都严格执行,每一天都全身心投入。”

▲《亢奋》剧照

“你吸毒的时间越长,你会失去越多。不仅仅是你喜欢的食物,还有你所看重的自我特质,你所做的每一次妥协,你所跨越的每一条道德线,都会使你逐渐变本加厉。直到你认不清自己是谁。你所无法停止思考的那些事情,以及你所做的不可饶恕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丑陋。”

……

在两人接近一小时的交流中,毒瘾者的内心世界、社会对于毒瘾者的不理解、戒毒者的挣扎与迷惘尽然展现其中。

许多人会从《亢奋》中看到丹尼·博伊尔那部《猜火车》的影子,同样的糜烂叛逆,同样对毒瘾发作做了精彩的视觉呈现,同样有令人眩晕神迷的气质,但《亢奋》也要温柔许多。

▲《猜火车》剧照

《亢奋》并不想让这群年轻人的生活坠落到底,它仍给身处泥淖中的主角们一丝想要逃离的挣扎。

醉死,梦生。

亢奋之外

比起美式青春物语,《亢奋》里更有意思的还有青少年生活之外的环境背景和透露的社会氛围。

看剧的时候,不禁让人频频联想到雷蒙德·卡佛所描绘的那种美国失业者、中下阶层的家庭生活,他们在糟糕的生活里不断地妥协、滑落,直到破败不堪。

▲《亢奋》剧照

麦迪的母亲是足浴店服务员,麦迪自小在足浴店中观察他人。编剧借麦迪之口揭露了一个直白而无趣的社会样貌:“她很快发觉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坐在椅子上泡着足浴的人以及跪在足浴机前的人。而她察觉到她们每个人都无所事事。”

《亢奋》里,少年们的生活堕落得绚烂多彩,狗血得激励跌宕,但那更多地是以青春作为底色,生活的重锤尚未落下,使他们麻木无力。

▲《亢奋》剧照

在汽车旅馆中,卡尔抚摸着茱尔丝的脸感喟道:“我真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不拘泥于陈规……在我看来,你面前现在摆着两条路,你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做真实的自己,也可以待在像这样的小镇,落得和我一样的境地,在汽车旅馆房间里才能展现真正的自我。”

▲卡尔与茱尔丝的对话

在青少年晦暗的成长故事之外,那些着墨不多、沉默的成年人们要面对的是更残酷现实的生活。他们处理这些棘手问题时的状态,最终也会渗透到家庭内部。

《亢奋》中,凯茜的父亲就是一个遭遇失业危机而在生活面前彻底折戟的人。年轻时,凯茜父亲也曾英姿勃发,身边有许多美人环绕。尽管这也造成了一些争吵,但是一切是积极向上的。他还积极地想要把凯茜培养成专业滑冰运动员。

▲凯茜的父亲年轻时的风流往事总引起争吵,但对凯茜而言童年还是很美好,直到父亲逃跑

那一段童年时光,对凯茜而言是无比美好的。但凯茜的父亲最终因为失业而一蹶不振,父母也从争吵升级成离婚。凯茜从母亲处听说父亲没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正经工作,不想承担身为人父的责任,在重压之下逃跑了;她又从他人口中听到母亲出轨的流言。

▲无助的凯茜

幼年的凯茜失去了自己最爱的父亲,她因此痛恨母亲的虚伪粉饰、黑白颠倒,但很快意识到父亲并非完人。

父女两的最后一次见面,穷困潦倒的父亲让女儿开门,以便偷偷拿走东西,此后音讯全无。

个性善良、乖巧的凯茜在失去父亲以后,形成了讨好型的人格。因而她对每一任男友都付诸真心,爱得痴傻。当每任男友想要拍她,尽管她不断拒绝,但是几乎每次都会心软答应,即便知道多数男生跟她分手后都会散播她的性爱视频和裸照。最终,承担一切伤害的只有凯茜。

▲讨好型人格凯茜,每次都会答应男友的裸照拍摄

雷蒙德·卡佛经历过漫长的经济拮据的日子,他描绘过一大群凯茜父亲那样的失业角色。

那些人物以及剧里凯茜酗酒的母亲、麦迪的服务员母亲,哀伤地描摹出当代美国社会人的处境,“他们被一些破旧不堪的消费品围绕,像是损坏了的冰箱、破旧的客厅家具、不像样子的汽车,妥协和放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某一瞬间他们或许不再想妥协了,最后却意识到,其实什么都没能改变。”

用卡佛的话来说,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眼前破碎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不安。

他们希望做些纠正,但做不到,此后他们只能尽力而为了。

这种挫败、颓废在《亢奋》里的小镇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这样的社会土壤也导致这群青少年会选择以离经叛道的方式来逃避生活。酒精、性爱、毒瘾、暴力……人生摇摇欲坠,就在亢奋里焚烧一空。

▲《亢奋》剧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hbyx/19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