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老子道术之妙人生智慧与经世致用

老子道术之妙人生智慧与经世致用



《老子》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一个活水源头。

《老子》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标志。

《老子》是中国人道术智慧和精神成就的主要代表。

《老子》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精神寄托和人生价值体验。

《老子》是指导我们

世界和认知自己,提升思维认知水平的一个智慧宝库。

《老子》是一部哲学性的诗集,箴言类的思想集萃。

《老子》的人生智慧,是择善而成功的道术和方略,也即通过修为真、美、善的道德、品行和素质、能力,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来达致成功的效验和结果,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目的。

《老子》道术智慧,既体现在思维层次的提升和拓展上,又体现在经世致用的实践和落实上,具有一以贯之的价值特性和思想内涵。

从道术智慧上言,道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秉,动知所由”(《淮南子·人间训》)的根据和理则。知止而事为、做事无不宜,是“因物付物”思维的效验,用现在的话来说即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找出具体的方略和办法,来加以解决和举措。

从道术思维上言,是“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的道术和谋略。崇本举末和崇本息末,就是以一应万的思维成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即是,找到问题的根由,抓住问题的关键,聚焦矛盾之重点,达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目标。

在《老子》的道术思维中,有很多这样的思维成果,即使是今天仍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知本务本,藉由认知根本而把握事物的关键。

凡事物皆有其根本或根基,根本或根基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和枢机。基于有本自能生末的自然法则,就有了崇本自能举末的道术;藉由去本自能除末的规律认知,就有了抑本自能息末的方略。

从道性的思维内涵上言,或是“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的本者自能生末,或是“高以下为基”的根深自然蒂固,或是“静为躁君”的根本自能决定末尾。

从道术的思维内涵上言,或是修身寡欲上的“崇本息末”,或是为事举措上的“崇本举末”。藉由“少私须欲”,就能去伪存真;藉由知本务本,就能事半功倍;藉由斩草除根,就能绝弃邪念。

反以为用,藉由用反之术而掌握事为的先机。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皆是“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则和运动规律。基于这一反向运动的规则,就形成了“反者,道之动”的道术价值。知事物皆是反向发展,就能先知其趋势和趋向,而事先把握主动,掌握先机。

“反者,道之动”,既是万物发展、变化和运动的律则,又是大道之性的根本价值内涵,还是人生经世致用的道术智慧。“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就是这一思维的体现。对欲望之膨胀,要采取“损之又损”的修为,直至于绝弃私欲。

在《老子》的思想意旨中,知雄守雌、知子守母和知难守易等皆是反用之术,特别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的论说,更是反用为术的最好例证。方术有正邪之两用,关键在于服务和服从的价值宗旨。

因之为纲,藉由辅助自然而成就“功成事遂”。

《老子》道术思维的一个核心价值意旨,是承认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律则,认可人性具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人生最大的仁慈,莫过于尊重人物存在的合理性,进而辅助自然,做到“长而不宰”。放弃主宰之念,方能因循而为。

从道性思维上言,“道法自然”,是大道存在的质性;从道术思维上言,“辅助自然”的因为,或是“无为而无不为”,或是“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或是“用人之力”。

“辅助自然”的道术和方略,既基于“不敢为”的克己之妄作,亦即是坚守“无为”的根本价值旨趣,又藉由认知他人的意愿和素质,进而因物付物、因人治人,达致各得其所的价值目标。

玄之为术,藉由“玄之又玄”掌握事物奥妙。

《老子》之所以被称谓“玄学”,就在于内在具有玄妙的思维和奥妙的道术智慧。这一思维,体现在道性上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生一切奥妙,皆从有无一体中出。

“玄”之思维,是有与无的统一,体现为二者一体互摄的价值意蕴。道之玄性,落实在德性上,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以及功成弗居的“玄德”。概言之,“玄德”是两个德性的兼容互济和相得益彰。

“玄”之思维,贯穿于《老子》的一切道术之中。可藉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自伐故有功等思想加以揭示。不自矜伐于已有功德,方能功为不贰、不已,进而达致功成不测的无不为目标。

乘势而为,藉由认清形势而掌握事物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运动的趋向,皆呈现为具有一定固常之性、相对稳定的形势和趋势。人生的一大智慧,就是乘势而动,因势而为。若是逆势而为,则是必自招祸患。

事物之形势和趋势,本于道性的“势成之”。乘势而为的道术,或是“执大象,天下往”,或是“不出户,知天下;不闚牅,见天道”的“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乘势而动,因势而为,顺天应人,则成功就会水到渠成。

乘势而为的道术,又是因为而权宜的道术。权变而宜者,乃在于知晓:法度制令,贵在“论民俗而节缓急”(《文子·上义》);器械应用,贵在“因时变而制宜适”。时措其宜的“时中”,就是乘势而为的道术智慧。

防微杜渐,藉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hbyx/19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