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商鞅在魏国成了孤家寡人,秦孝公的宠臣景监
商鞅在魏国成了孤家寡人,秦孝公的宠臣景监
#阅读自有力量#商君列传:商鞅变法
商鞅本姓公孙,也叫公孙鞅:因为是卫国国君的公子,所以也叫卫鞅。
商鞅年轻的时候,就推崇法制,精通刑法,以此来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想把他推荐给魏王,可是还没来得及推荐,公叔座就病倒了。魏惠王亲自前来探病,问:“您如果发生意外,国家怎么办好?”公权座回答:“我的手下商鞅,年纪虽然轻,但有奇才大略,大王可以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魏惠王沉默不语,不置可否。
魏惠王探病完毕,准备离开时,公叔座把旁人支开,单独对魏惠王说:“大王如果不任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惠王咎应之后,就离开了。魏惠王一走,公权座马上召见商鞅,抱歉地说:“刚才大王问我谁能担任相国,我推荐你,但看大王的脸色,肯定不会同意我的意见。所以,我为魏国考虑,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商鞅,就应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你现在得赶快离开了,不然肯定会死在这里。”商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您的话杀掉我呢?”于是坚决不离开,一直陪伴着公叔座。
魏惠王离开之后,对左右随从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是让人伤心。他竟然建议我把国事委托给商鞅,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不久,公叔座去世。商鞅在魏国成了孤家寡人。正好在这个时候,秦孝公在全天下物色贤人,准备重振秦穆公的霸业。商鞅听说了,就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去求见秦孝公。
秦孝公接见商鞅,交谈了很久。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秦孝公越来越没兴趣,总是打瞌睡。商鞅走了以后,秦孝公很生气地批评景监:“您的客人只不过是个狂安之徒罢了,哪里值得任用呢?”景监受到批评,就去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秦孝公,但他实在是太笨了,根本就不开窍有机会我再开导开导他。”
五天后,景监再次请求秦孝公召见商鞅。商鞅又进见秦孝公,谈得更多,可还是不能打动秦孝公。交谈结束以后,秦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商執。商鞅说:“我这次是用三王之道开导他,但末被采纳。请他给我一次机会。”。
不久,商鞅再次进见秦孝公,秦孝公认为他说得很好,但还是没有采纳。交谈结束以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还不错,值得好好聊聊。”景监转告了商鞅,商鞅说:“我这一次是用五霸之道劝说秦孝公,看他的样子,很感兴趣,好像是愿意采纳。如果他再召见我,我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商鞅又去觐见秦孝公。秦孝公跟他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都把膝盖挪到座席前头了。两人一连交谈了几天,却不觉得厌倦。景监很奇怪,问商鞅:“你是凭什么迎合了国君的心意?他现在特别高兴啊!。南鞅说:“刚开始,我用五帝、三王之道说服他,劝他向三代帝王学习,但是他说:“学习他们太费时了,我等不起。每个国君都想趁自己在位的时候就扬名天下,怎么能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乃至上百年呢?,了解了他这种心态之后,我就告诉他怎样才能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他对这些特别感兴趣。”
商鞅得到任用之后,想立刻变革法度,但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所以犹豫不决。
商鞅劝说秦孝公:“行动犹隊不快,就无法成名;事业摇摆不定,就不会成功。况且,比一般人高明,就会受到世人的非难,这是无法避免的。愚蠢的人,即使面对既成事实,还是不能明白,可是,聪明的人却能在事先就能看到未来。老百姓大多愚钝,用不着在事前跟他们讨论,只能在事成之后跟他们一起享乐。德行高尚的人不刻意迎合习俗,成就大业的人也不跟众人商量。因此说,只要能够使国家富强,就用不着拘泥于旧的法规;只要能够有利于人民,就不必遵盾旧的礼制。”秦孝公被南鞅说服了,准备让商鞅放手改革。
谢谢大家观看,喜欢的话点个赞在走吧,您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