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三国演义中的懦弱君王,对于自己的相父
三国演义中的懦弱君王,对于自己的相父
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www.pfzhiliao.com/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家园的幸福分享,三国趣事多,每天分享一点三国事,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看过,对于这本传奇色彩的小说实在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佳品,因此多年来也一直受到广泛读者的喜爱。说起当中的人物,纷纭复杂,各种各样都有,有英勇威猛,无人能挡的武夫,也有智谋多出,机变果断的文臣,有英明雄武,气吞山河的君主,也有天性弱小,不喜欢管事的君主。今天我们故事就要说说那位季汉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君王,刘禅。这位以一个著名笑话被大家记住的君王,到底对尽心尽力辅佐自己的丞相是什么样的感情呢,到底是感激居多,还是痛恨居多呢?今天,小编就带你来看看。
说起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大家是各有各的想法,大概分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说两者类似曹贼和汉家天子,不过是借保家国的名号,实际上却把持朝政,一心谋反。另一种是说两者是有真的类似父子情的情感的,一个是对相父感激热爱,敢于放权的年轻君王,一个则是毕恭毕敬,奉献自己的老迈相国。那究竟哪一种才是真实的从那本小说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呢,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对于刘禅怨恨自己的相父,持这样观点的人的例子有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不准人给他奔丧,奔丧是传统的汉家礼仪,就是去给外地的亲人处理丧事。乍一听你也会觉得这是真的怨恨啊,因为我们传统观念里面死者是最大的。但是其实这点其实很好解释,和当时盛行的法度有关,因为相父埋葬在定军山,距离蜀汉位置很远,不可能朝廷不办公而都去参加葬礼,所以各国都有法令,禁止当官的去奔丧。
另一个说法是刘禅不允许给他立庙,当时的百姓想要给诸葛立庙,但是刘禅并没有允许。于是这又成了一个抨击的重要观点,但是这也不对,刘禅的原话是不能在成都立庙,在沔阳是官方设立了一座庙的,想要祭拜可以去那里。因为从没有在都城给大臣设立庙宇的先例,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只有司马懿了,但这样岂不是侮辱诸葛先生一生的光辉了吗。
这些说两人之间不和谐,充满怨恨的例子很多,但是基本都禁不起推敲,所以两个人之间是充满怨恨和愤怒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而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年轻的君王对这位辅佐了自己,并为自己奉献出一生的老相父的尊敬感激和浓厚的依恋之情,这样的例子同样很多,并且都可以禁得住考证。
这位君主的内心对相父是充满感激和爱的,比如在相父死后,刘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表现他的崇敬之情的“政由葛氏,祭由寡人”。这表现的不仅是他对那位为自己奉献了一生的,举世无双的老人的逝去给他带来的悲痛,更是对他的政令的延续,即便他去世了,他的政令依然要原封不动的延续。不仅如此,在诸葛亮之后,蜀汉再无丞相,这不是说他的功绩大到后面的人仰望,而是丞相这个制度真的被废除了。这位诚恳的君王将印信赠给了相父陪葬,让他成为了一个唯一,既是表现他的功劳之大,更是对他深沉的爱意。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死讯传来,刘禅身着白服,为相父举行了长达三天的哀悼仪式,当中的悲痛自然不用叙述。而面对上书诋毁自己相父的人,他第一次如此生气,打入监牢之后立即诛杀掉了。除此之外,对于相父死前举荐的两位官员,他也做到了充分的信任和尊敬,所有事情都先去咨询,通过以后才会放手实施。而面对相父的子嗣,他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擢升,诸葛瞻一生仕途顺利,34岁就封侯拜将,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却做到了当时最有权力的几个人之一。
小编认为,这位以懦弱怕事出名的年轻君王,虽然一生没有建树,但是他是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对于为自己鞠躬尽瘁的相父,他是非常真诚的感激和崇敬。毕竟这位老人一生的光阴岁月都是奉献给了这个国家,而这个年轻的君主也是在他的教导之下一步步成长的,我们无法知道他得知相父死亡时的悲痛,但是从对相父后嗣的态度上,我们大可以看出对亡人的哀思和感激,刘禅是喜爱自己的相父的。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本文是小编对《三国演义》的一些个人解读和看法,非常的荣幸您可以读到这篇文章,如果觉得好的话,希望可以多多支持一下小编
百家号独家内容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