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预防治疗 > 怎样帮孩子克服拖延症摆脱手机瘾趣

怎样帮孩子克服拖延症摆脱手机瘾趣



大约在三四岁的时候,通过努力,我成功地让女儿戒掉了电视。方法有点简单粗暴:把有线电视给停了。

当时我算了一笔账,看电视剧,一天至少两小时;如果这两个小时用来写作,可以写字,一年就是36万字,相当于两本书的容量了。干别的也是如此,只要坚持。

在全家达成了“电视太耗时间,不仅仅是影响孩子视力”的共识之后,家人就都不看电视了。当然,停了有线,还是能收到几个台的,不影响看新闻。

完全不让孩子看电视,也不现实,需要一个过程;通过给她限定时间,从一小时到半小时,慢慢就适应了。

整个小学,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很少,读书很多。我曾经看到国外有个“百万读书计划”:如果一年读够万字(大约5到10本书),就可以进入“百万俱乐部”。我统计了一下女儿的阅读量,可以进入“千万俱乐部”了。

当然也有隐忧,老师提醒我,孩子接触手机电脑太少,以后万一接触了,会比别的孩子更迷恋。我也有这层担心。小学作业少,也不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到了初中,果然有点“小宇宙爆发”。

小学是寄宿制,而且作业少,她在效率上存在的问题不明显。初中,作业多了,做作业精力不集中、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初中第一年我的主要目标,是帮她把效率提上去,学会“先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而不是“同时做几件事,结果哪件都做不好”。

既然以“学习效率”为主要目标,就只能把成绩先放一放了。整个初一,孩子的成绩是有波动的。

从注意力不集中到注意力集中,从低效到高效,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一定要有宽容的心态,先把成绩看淡,允许孩子有波动、有起伏。班上有个同学,成绩相当稳定、突出,我对女儿说:他一定是小学阶段就培养了非常好的自律习惯,所以才会这么稳定。好习惯是好成绩的前提。

学习效率,一方面是个习惯问题,另一方面是“时间管理”问题。

我发现女儿似乎比我更在意成绩、名次,决定先对她进行开导,让她学会积极思维。

积极思维,在有的时候、对有的人(比如喜欢自责的人)来说,就是“把责任往客观环境上推”,不要归咎于自己。

我对她说,你为什么成绩不那么拔尖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每天要拿出一节课来练小提琴。她小提琴九级,整个初一级部只有她到了这个级别。当初报社团的时候,她一时兴起,报了排球,老师无语,对她说,丫头,你的个头在排球队基本也就负责捡球了,如果到了音乐社团,你的小提琴就能派上用场了!于是给她换了音乐社团。

每天下午一节课,你练琴,别人复习,日积月累,差距就大了。

当然,这肯定不是主因(核心是学习效率问题,学习成绩不能和学习时间划等号),我的目的是给她“减负”,让她别太在意成绩。“我做得很好,错在环境”这种思维,是有助于培养乐观精神的;当然要注意度,超过了限度、走向反面,就成了“怨天尤人”。

第二个原因,是她做作业的效率低。这是事实,不是批评,我说得很客观。我说,你每天做作业,从晚上6点半开始做,经常做到10点多;你这么大的小孩,按说9点半就该睡觉了。这且不论,就算可以10点半睡觉,你做到10点多,一点复习的时间也没有了。

完全是因为作业多吗?也不一定,因为不少同学9点甚至8点半就做完了。这样,他们每天就能多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复习。

每天做作业省出一小时,练琴一小时,一天就比他们少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所以你现在能有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这种分析,既是结合客观事实,也是在引导她建立积极思维,尤其不要产生“我是不是笨”之类的负面情绪。这一点很重要。

把这个思想负担解除、慢慢确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之后,可以再引导她进行时间管理。首要的一点,是培养她的“分钟习惯”,就是把时间精确到分钟;不要认为“1分钟不算时间”,或者完全没有时间概念。

我确定的单元,是15分钟。比如复习,一门课,我让她复习的时间就是15分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把需要复习的内容复习一下。如果真的集中精力,15分钟掌握的内容,和半小时甚至拖拖拉拉的一小时,差别不大。

再比如背诵,限定的时间也是15分钟。背不过没关系,停下,干别的;过段时间内,再给你15分钟,继续背。持续背诵的效果很差,因为一篇文章,人总是在读第一遍的头几分钟,印象最深,记忆效果最好;第三四遍、十几分钟后,记忆会遭遇瓶颈,这个时间基本属于浪费,不如停下,等下一个循环。

简单而言,让孩子背“两次15分钟”,效果远远超出“一次背半小时”。

其次,是进行奖励。家里基本不看电视,现在是网络电视,整天闲着也不太好,于是我决定让孩子接触一些经典影片,并把它作为奖励。如果每周日上午10点之前做完周末作业,可以看一部经典影片,电影由我来选,她有权推荐。

效果很明显,周六忙活了一天,周日她感觉时间有点紧张,早上我出去跑步回来,才7点,她已经早早起床做作业了。

电影的选择也很重要,一定要那些适合青少年的、充满正能量的影片。孩子最喜欢的是《哈利·波特》,1到7都看过了;上周看了《美丽人生》,非常好的电影,就是结局男主角被杀有点惨,所以我提前和她说了结局,有了心理准备,就没问题了。

其实,悲剧的结局未必是坏事,安徒生的童话很多都是悲剧结局,丹麦人的文学创作中悲剧色彩较浓,但丹麦依然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然而,平时的作业,她还是存在“忽快忽慢”的问题。做作业的时候,除非是做作业需要,是不准她看手机的。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了问题:原来她在偷着看手机啊!

我把手机没收了。当时很生气,自己睡觉去了。躺在床上越想越憋屈:你做作业做不完,我就睡不踏实,就陪着你做,熬到很晚,可第二天5点半我还要起床跑步的……我这么辛苦,你还玩手机!当时恨不得跑到她房间去,狠狠地说她一顿,后来总算忍住了。因为我努力记住了一点:生气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决定,甚至不要有任何举动,躺着就好。

第二天早上,想明白了:孩子玩手机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小学老师提醒过的“报复性爆发”。别的小孩都玩,想让她完全不玩,是不可能的;写作业的时候,偶尔忍不住,偷着玩玩手机,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问题是,怎么立规矩。早上送她上学之后,我有一白天的时间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想到一个办法:

做作业的时候不准玩手机,规矩不能改;这次被我发现了,手机没收,但有时间限制——没收一周时间,下周把手机还她。

要玩手机,必须在做完作业之后;而且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下次如果再出现做作业时玩手机的情况,照此办理,甚至加重处罚。

这样,既让她内心有所期待、有所警惕,又不会因为“太绝情”而产生反抗意识。因为爸妈都在玩手机,同学们也在玩,为什么偏偏她不行呢?

总之手机是个大难题,要掌握好度,下功夫进行管理和引导。

相关链接:

几名同学被杀死,全班竟然为凶手“保密”,长达数月!

家长群是怎样堕落的?

13岁考上牛津大学的女生,竟然堕落到这种地步!

很多人好奇高了高是干什么的,那我就说说吧。

他是齐文化研究员,文史学者,作家,出版了《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乔布斯告诉中国》等图书10余部。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优秀女儿的好爸爸,并以此为终身职业。他致力于把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成功学结合,打造“家庭教育的成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学业有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yfzl/2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