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中国战略思想史孔子为什么能被称为大战略
中国战略思想史孔子为什么能被称为大战略
作者
钮先钟,著名战略思想家、学者
来源
《中国战略思想史》
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中的第一位伟大思想家,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内容当然不是本书所能尽述。在此索要阐述的范围仅以孔子的战略思想为限。在春秋时代中,管仲之后的第二位伟大战略思想家即为孔子。他的时代(-.BC)已经到了霸政后期,距离管仲已约有一五零年之久。孔子生平最尊崇周公,有志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而不能行,所以才感慨地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此可以想见他的思想是与周公一脉相传。假使我们认为周公为我国古代的伟大战略家,则孔子又焉能不通战略?
孔子与周公以及管仲都不一样,他虽不能立功但能立言,他的思想经由立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一直到今天有许多名言仍为国人所传诵。今天仍然存在而相当确实可信的资料即为“论语”一书。那虽然不是孔子本人所写的,但却是由其门人弟子所记录的对华,可以充分表达老夫子的思想。从论语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孔子的确有一套相当完整而有系统的战略思想,现在就把若干重要原文引述如下,并略加以诠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古人所说的“政”,照现代术语来解释就是大战略。孔子的观念与当前在大战略领域中所采取的分类方式若合符节。“足食”是代表经济战略,“足兵”是代表军事战略,而“民信之矣”则广泛地代表政治心理战略(这两方面本不易区分)。子贡所问“必不得已而去”只是一种假想之词,并非表示国家可以真正去兵或去食,而不过是想了解为政的优先而已。孔子的回答含有两点重要意义:
一、必须先富国而后强兵,军事安全应以经济成长为基础。此种思想也与管子非常接近,足以证明,那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一种共识。
二、孔子认为“信”为一切为政的基础,不能立信即无以立国,这也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一直到今天让不丧失其价值。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一段话与上一段话可以互相发明,但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一、是人口的重要,甚至于在今天对于某些国家而言,也仍然如此,而在古代则更是如此。国家若无适当的人口,则既不能足兵,复不能足食。这又是与管子的思想若合符节。
二、有了足够的人口之后又应如何(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又提出其一贯的计划,那就是先富而后教之。必须仰赖教育,然后富国始能成为强兵的基础,而且民信也自然会建立起来。
孔子虽然重视“富”,但却主张藏富于民,尤其是在一国之内不可贫富不均,否则不特无益反而有害。他曾经很恳切地指出:
丘也关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赏,和无寡,安无倾。
所以,孔子是一位真正的均富主义者,他甚至于认为寡要比不均还较好,那也就是说国家虽然资源缺乏,但若分配适当,人民还是可以生活得很好,而且社会秩序安定足以作为建国的基础。
以上所举都是属于大战略的范围,然则孔子对于军事的认知又是怎样?下面这一段记载很容易引起误解而使后人一位孔子不知兵。
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且之事,则当闻之矣,军旅之事末之学也。”明日遂行。
孔子之所以说这段话是有所为而发。卫灵公是一位无道昏君,且不度德量力,还想向外发动侵略。所以,孔子鄙其为人,才给一个软钉子让他去碰,只要看“明日遂行”的下文即可明了孔子的态度。孔子曾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可以显示孔子是文武兼备,具有出将入相之才。
事实上,孔子不仅知兵而且更重视国防教育。他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借戎矣。”又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因为孔子对战争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论语有云:“子之所慎、齐、战、疾。”所以,他才会认为应有七年的教育,始能使人民完成必要的准备,足够有资格接受战争的考验。在其对弟子的教育中,军事也列为课程之一,史记有下述记载可为证明:
冉有为季氏帅师,与齐战克之,季廉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
孔子始终认为精神终于物质,所以非常重视爱国精神。下面两段故事可以作为证明。鲁哀公十一年(.BC)齐师伐鲁。鲁国童子汪奇战死于郎(今山东滋阳县东北)。鲁人以其忠勇殉国,欲以成人之礼葬之,问于孔子。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本来“殇”之原意为未成年而死,此后凡殉国者均称“国殇”,这就是典故之来源。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见韩诗外传:
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遏而不式。子贡执縷而问曰:“礼遏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故弗式也。”
这一段话可谓义正言辞,足以显示孔子对于忠勇爱国的精神是如何重视。
孔子虽然崇尚忠勇,但那又并非匹夫之勇。子路在其门下是素以好勇见称,但孔子却与他有下面一段对华: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兴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由此可知孔子所重视的知勇兼备,尤其是必须好谋,所谓“谋”者从广义解释即为战略。最后,孔子还有两段名言是后世战略家所必须特别重视的:
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两段话似乎平淡无奇,但内涵着极高深的哲学思想,这也可以暗示战略的最高境界即为哲学。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北京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