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彼此存在,不只是为了对抗

彼此存在,不只是为了对抗



前戏

“我已经完成我的使命,我的复活只能在此。”

罗马大将军Coriolanus寇流兰,年在一个原本“咿咿呀呀“演唱儿女情长越剧女小生的中国女子身上复活了。这是一出由中国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寇流兰与杜丽娘》,7月23日在英国伦敦首演,后在北京、上海巡演,11月20日在杭州完成了“回归演出”。

舞台上,这一刻还是古罗马广场,下一刻已是江南园林。茅威涛一会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大兵的装扮,一会是中国那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相;这边厢刚柔声唱罢杜丽娘,那边厢怒吼的寇流兰又登场。

(《寇流兰与杜丽娘》)

“是谁给了你烈火般的仇恨?”

“是谁给了你千丝柔情?

“将军又何必去恨?“

“姑娘又何必去爱?”

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戏剧更是充满了无限可能。

寇流兰,谁?

寇流兰是谁?小绿蘑菇在把她的茅Boss要来上海上演《寇流兰与杜丽娘》的链接转过来时,我一脸懵滴,隐约中只记得他应该是莎士比亚的笔下某人,赶忙转身问研究莎士比亚的一位英文教授同学,有没有寇流兰的存货,那头例行的板砖过来:中年妇女连百度也不知道?搜Coriolanus《科利奥兰纳斯》!

几秒悲切后,搜到了剧本。陈丹青说,他看莎士比亚剧翻2页就看不下去了。这样看来,我还算不错的了,虽然花了好几天才读完这几十页的一出剧。

(《寇流兰与杜丽娘》)

马歇斯(后得封号“科利奥兰纳斯”,另一翻译为“寇流兰”。),古罗马有着显耀身世的贵族将军。16岁时,就在战场上手刃了三个敌人,打败过塔昆(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个国王)。在先后十七次战役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从两手能够拔剑的时候起,就在战阵中长大,从没在温文尔雅言语方面受过任何训练。他曾当众这样喝问市民们:“你们究竟要什么,你们这些恶狗?你们既不喜欢和平,又不喜欢战争,战争会使你们害怕,和平又使你们妄自尊大。你们比冰上的炭火、阳光中的冰雹更不可靠……你们每一分种都要变换一个心,你们会称颂你们刚才所痛恨的人,唾骂你们刚才所赞美的人。”闹饥荒了,市民们就认为,只要杀死马歇斯,他们就可以要多少粮食就有多少粮食。

伏尔斯人起兵时,马歇斯当然得随军出征。在科利奥里城,他阻止了奔逃的败众,用他惊人的榜样,扫去了懦夫心中的恐惧。从脸上到脚上,他浑身都是血,一个人闯进了密布着死亡的城里,用双手染红了城门,然后又单身脱围而出,再带着一队生力军突击,直到把城郊都全部占领。战后,马歇斯拒绝别人对他的赞美,也拒绝了分给他的丰厚战利品,他说:“我所做的事情不过跟你们所做的一样,各人尽各人的能力,并且所作所为也只是为了自己国家,而且谁只要克尽良心上的天职,他的功劳就应该在我之上。”然而,他却向主帅提出请求,让一个曾经照顾过他却沦为罗马俘虏的伏尔斯穷汉恢复自由。

(《寇流兰与杜丽娘》)

得到“科利奥兰纳斯”封号后,马歇斯准备竞选罗马执政官。因为战功,元老们同意他执政,但还须通过一个程序才能真正执政。这个程序就是马歇斯须披上粗布长衣,向市民裸露身体,展示身上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痕,再恭敬地请求市民们的同意。马歇斯本不愿意,但在劝说之下,换上了毡布外衣,走到市民们的中间,请求到了他们的同意。

古罗马设有护民官,护民官由市民大会选出,代表市民行使监督功能,对元老院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当时的那两名护民官,虽然办事昏庸,但深谙马歇斯脾性。在伏尔斯起兵前,他们就担心自己的权力会不保,计划利用下马歇斯那桀骜不驯的脾气。在元老院通过马歇斯执政和取得市民的初步同意后,他们去列数马歇斯的种种“恶行”,以致市民暴乱,高呼“处死马歇斯!”马歇斯再次接受劝告,准备道歉时,这两位护民官再以“你们快要失去你们的自由了,马歇斯将要夺去你们的一切”的独裁罪名煽动市民,并宣布马歇斯为“人民的叛徒”,把他放逐出罗马。

此时此刻,马歇斯暴怒:“你们这些狂吠的贱狗!我痛恨你们的气息,我轻视你们的好感,我放逐你们!对于这个城市,我只有蔑视!!”

(抖森版《科利奥兰纳斯》)

马歇斯让亲友们用微笑跟他道别,然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寻到了宿敌奥菲狄乌斯,欲借他人力量报复放逐他的人和城市。他在痛恨自己生长的地方,他的爱心移向了这个曾经是仇敌的城市。在得知马歇斯和奥菲狄乌斯联合带领伏尔斯军队向罗马发兵后,以为罗马在没有马歇斯时就是太平盛世的两名护民官,脸色吓到瑟瑟白。觉得自己就快完蛋时,他们想到,谁可以去求马歇斯开恩?此时又有市民们说,当时就觉得放逐马歇斯是件可惜的错事。护民官当然不会去求他;老主帅去了跪在他面前,他装作不认识;待他如老父的友人求他时,他说:“你去吧,我不想听你说话。”

马歇斯的母亲对马歇斯说过:“我和你有同样刚强的心,可是我还有一个头脑,教我把我的愤怒用在更适当的地方。要是我的财产和我的亲友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需要我用欺诈的手段保全他们,我就会毅然去干那样的事情,并不以为有什么可耻。”在那些故人都失望而归后,马歇斯的母亲带着他的妻子、儿子和一位被尊称为“罗马明月”的夫人来到伏尔斯军阵前。对母亲尊敬有加的马歇斯欲下跪问安,母亲反而让他起来,自己下跪,再对他通之以情、晓之以理。

(抖森版《科利奥兰纳斯》)

马歇斯妥协了。“啊,我的母亲!母亲!您替罗马赢得了一场幸运的胜利;可是相信我,啊!相信我,被您战败的您的儿子,却已经遭遇着严重的危险了。可是让它来吧!”

悲壮英勇如马歇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罗马。奥菲狄乌斯和伏尔斯人刺杀了他,又把他的尸体踩在脚下,最后再亲自抬着尸体,给了他一个光荣的葬礼。

真是“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语)

柳梦梅+杜丽娘一梦定三生

“姐姐,姐姐。”

去年夏天,跟两个朋友一起跑去朱家角的课植园,看了一次园林版昆剧《牡丹亭》。柳梦梅的这几声姐姐,动人心,扰人绪,哪怕是我这个早已过了思春岁数的大妈。

(园林版昆剧《牡丹亭》,上海朱家角镇课植园。)

柳梦梅为柳宗元之后,传到他时,已家道中落。寒窗十载,中了秀才。后跟老仆到了广州,相依过活。时运不济,常常情思昏昏。某日独坐树下歇息时,恍惚中到了一个花园里,只见一棵梅花树下,站着一名娇艳美貌的女子,对他说:“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命梦梅,春卿为字。

在柳梦梅梦里出现的女子叫杜丽娘,相比莎士比亚那不识字的女儿,身为杜甫之后的她,四书成诵。虽然那时候的女子读书,只是为了“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但是书读多了,胡思乱想也会跟着多起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家庭教师教到这几句时,丽娘悲切感怀。体贴的丫头春香见她读书读到这个苦闷状,就建议去后花园消遣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然而,春色如此恼人。树上莺莺燕燕成双成对,再记起诗经乐府里那些因春感情遇秋成恨的女子,丽娘兴致索然,年已及笄,却不得早成佳配,实是在虚度青春。颜色如花,命如一叶矣!

百转千回中,丽娘进入了梦乡。

一个手拿柳枝条四处寻觅的书生,跟随着丽娘,笑吟吟地说:“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丽娘待要应他,心中自忖:“素昧平生,名姓也不知,何得与其交谈?”那书生又道:“姐姐,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到处闲寻遍,在此幽静处自怜。我们那边讲话去吧。”说着就把丽娘牵至牡丹亭畔,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共成云雨之欢。千般爱惜、万种温存之时,书生和丽娘都也暗自思量:“似在哪里曾相见?”欢毕,书生见丽娘疲乏:“姐姐,你可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

(《寇流兰与杜丽娘》)

丽娘正待起身相送书生时,母亲叫醒她,催去学堂读书。当夜无眠。睡起时,甚无滋味,茶饭不能咽,丽娘再到花园里寻看,却发现残红满地。再忆起昨日缠绵,今日之景格外凄凉冷落。又见到一株梅树,梅子十分喜人:“罢了,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死后,若得葬于此,幸矣!”当下又后悔起没有给那枝柳条题签。唉,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相思苦人,丽娘已消瘦至十分容貌九分已褪去,便思量着描绘了一副写真像,或能流在人间。画好后再题上:“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有古今美女,早嫁了丈夫相爱,可替她描模画样;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似我丽娘,能寄予谁人呢?

自那以后,丽娘长眠短起、似笑如啼、有影无形。请了太医,施了八法针、喂了九还丹,仍不见起色。责问春香后,杜家父母只道是触犯了柳精灵和花神圣,叫来了紫阳宫石道姑,做法事、诵经卷。只可惜,仙药皆无几效。病到深秋,风雨萧条之中秋佳节夜,丽娘终香消玉殒。恰巧杜父被升为安抚使,镇守淮扬,需即日启程。匆忙间置取了后花园,将丽娘葬于梅树下,并起了座梅花观,请石道姑看守。春香也照着小姐生前吩咐,将画像置于紫檀匣内,藏于太湖石下。

(邮票,《牡丹亭——写真》)

此时,还在岭南的柳梦梅,辞别老仆准备前往临安赶考,路途上偶遇“命中贵人”钦差苗中郎。等离船翻过岭时,已是暮冬。不提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来到只有断桥的河边,打算扶着横在河面上的柳树过河,又滑倒在冰冻的河面上。恰好遇到曾在杜府教书的陈先生,被救起后带至梅花观调养。痊愈后某日,柳梦梅散心散到了那个本是杜府后花园的园子。寒花绕砌,荒草成巢……正思量这般狼藉里藏有多少断肠人、伤心事,在湖山石下,却拾得一轴“观世音喜相”。仔细端详后,惊愕:此女子却是似曾相识。旁边又题有“不在梅边在柳边”,“如此奇怪,怎知我柳梦梅?”对着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的画中小娘子,柳梦梅日夜思念起来:“美人,姐姐!”。

(《寇流兰与杜丽娘》)

冥府里,因为父亲为官清正,婚姻薄里又有“新科状元柳梦梅和杜丽娘为夫妻”的记载,丽娘被判官放出了枉死城,下到人间寻找柳梦梅。丽娘的游魂来到梅花观,转过牡丹亭、芍药栏。其时,三年已过,昔日繁花似锦,今日断垣荒径。忽听那边厢房有沉吟叫唤之声,那声音是哀楚至极。

丽娘进了房中,看见高挂着轴画上的自己,后面有一首和诗,再观其名字,岭南柳梦梅也。梅边柳边,原来皆是注定。丽娘梦梅再次相约厮守。

几番交往后,两人共誓“生同室,死同穴“,结拜为夫妻。再经历几番磨砺,丽娘复活,梦梅高中新科状元,阖家也得团圆。

莎士比亚,大家都熟悉?

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Hamlet)(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

Sweetaretheusesofadversity.(AsYouLikeIt)(祸兮福之所倚。--《皆大欢喜》)

莎剧的很多台词,如果谁能脱口而出,TA的形象肯定会顿时高大上起来。在这个可以随自己意装裱的网络时代,用这做个性签名,比比皆是。大约十年前,在刚入某国职场的第一天,某当地土著同事当我面问我的上级:她会做事吗?会英文吗?“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他大概以为是靠脸吃饭的??)我回他:“知道这句是谁说的吗?知道WilliamShakespeare是谁不?”一小片沉默后,姐华丽丽的转身离去,带走伊二条迷惑的眼神。

(戴金耳环的莎士比亚:P)

被我们尊称为莎翁的莎士比亚,年出生于英国中部某小镇,死于年。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读了六年,因父亲破产,被迫离开学校,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后来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很多职业。22岁时,把妻子和3个孩子留在家乡,自己漂去首都伦敦,先是改编剧本,再独立创作,与人合作;从各种古书中摘选故事,也做过演员,后成为宫内大臣剧团(后来的国王剧团)的合伙人之一。蜚声于社会各界后,又以他父亲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投资(房地产,谷物等)有道的莎士比亚,在名利双收后,衣锦还乡,3年后离世。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作品被翻译成世界上各主要语言的版本,戏剧被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独领全球文坛戏剧界风骚年,红到我们的习大大当年在陕西插队时,都曾想方设法寻找很多莎士比亚的作品来读,他老自有别人遥不可及的地方。

(莎士比亚手稿)

他的经典:要和一个男人相处的快乐,你应该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的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了解她!

他的乱造: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嘎西长的词就是伊硬生生造出来的,意为“不胜光荣”。

他的刻薄:我想啐你,又怕玷污了我的唾沫。

他的咸湿:英国学者PaulineKiernan的《咸湿莎士比亚》中有绝对详细的统计数据,莎所有著作中含有多个与性有关的双关语、0多个与生殖器有关的双关语。

他的“仇人”:伏尔泰认为,《哈姆雷特》就是“醉酒的野蛮人”的产物;乔治三世说:“莎士比亚真的厉害吗?说谁都可以,就是不能这样说他!”

(扯淡时,用U代替you,是莎士比亚最先用的,你造不?)

莎士比亚进入中国,大约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心怀“英雄情结”的朱生豪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很多中国人也就是跟着他的脚步走进了莎士比亚的世界。朱先生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本流畅典雅,故意漏掉了那些粗语陋言之后,给我们传递了近乎完美的莎翁高雅气韵。

(莎翁墓志铭:若放过此处野草,黄土得福;若挪动我的尸骨,将被诅咒)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梁实秋译

我可能把你和夏天相比拟?

你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和:

狂风会把五月的花苞吹落地,

夏天也嫌太短促,匆匆而过:

有时太阳照得太热,

常常又遮暗他的金色的脸;

美的事物总不免要凋落,

偶然的,或是随自然变化而流转。

但是你的永恒之夏不会褪色;

你不会失去你的俊美的仪容;

死神不能夸说你在他的阴影里面走着,

如果你在这不朽的诗句里获得了永生;

只要人们能呼吸,眼睛能看东西,

此诗就会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

*注:第十八首,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最为著名的一首,现在或已有32个中文版本。据考证,首十四行诗里,大部分是写给一位先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给男性朋友写情诗,不是很稀奇的事情。莎士比亚也在诗里明确表示,他爱男性朋友就是爱他的美貌。

汤显祖,你不记得了吗?

年,莎士比亚逝世年。4月23日那天,中国媒体界自媒体界,铺天盖地的关于莎士比亚囔嚷声中,一个网友弱弱地问:难道就没人记得今年也是汤显祖逝世年了吗?

此声虽弱,却让我打了激凌。

汤显祖,生于公元年,死于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祖上4代享有文名。5岁进家塾读书,12岁能作诗,21岁考上举人,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后以文章博学而鹊起。理论上来说,按照他的才学,在科举征途上应是一片光明。碰巧张居正要安排自己的儿子中进士,需要几位真才实学的考生陪衬,“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的汤显祖拒绝了这一招揽。不识时务如斯,注定一路坎坷。直至张居正死后,34岁的汤显祖才勉强中了进士。在北京短暂见习后,年汤显祖调至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南京是留都,各衙门形同虚设,但是文人荟萃之地,文坛戏曲各家集聚于此,汤显祖倒也能乐在其中。

(清人摹汤显祖画像)

年,太湖遭灾,“白骨蔽江下”。朝廷拨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却被朝廷特使侵吞。宰相又给特使加官晋爵,而将忠于职守的御史贬谪。汤显祖胸中郁积,上书《论辅臣科臣疏》,直指此误国行径,要求彻查贪官污吏。此奏章震动了整个朝廷,却也让他被贬为至雷州半岛的徐闻做个编外典史。年又被调任浙江遂昌知县。5年后,再因触怒权贵而招致非议,干脆弃官归去临川故里。在彻底放弃仕进之念后,汤显祖终成一代戏曲大咖,给我们留下了“临川四梦”。另外还有诗作《玉茗堂全集》、《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和一部论述表演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之一:汤显祖)

或许因为在同一年去世,或许同在戏剧(曲)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又或许都不太守清规戒律,汤显祖往往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但是,他们毕竟是不一样的。

汤显祖有高颜值:有史书记载,伊“体玉立,眉目郎秀“。

汤显祖很狂傲:曾约友人把李梦阳、王世贞等人的诗文拿来解剖,划出他们诗文中模拟、剽窃汉史唐诗的字句,逐一涂抹修整。

汤显祖会玩批判:当时的文坛盛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而汤显祖表示不同意。“汉宋文章,各极其趣”,文章之妙在于“自然灵气”,不在步趋形似之间。

汤显祖有大儒范:任徐闻典史时,“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于是倡建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

汤显祖能吸粉,尤其女粉: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记载,有娄江女子俞二娘在读了《牡丹亭》以后,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作了许多批注,深感自己的命运就像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断肠而死”。临终前从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戏本,而且“饱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得知此消息后,“汤哥哥”写下《哭娄江女子二首》:“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汤显祖当然也饱受争议:沈德符在《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黄正元的《欲海慈航》却道,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

(明代版画《牡丹亭之寻梦》)

汤显祖剧作在西方的译介,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白之(CyrilBirch)教授在八十年代翻译的《牡丹亭》全本。在西方的舞台演出,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陈士争版、青春版、浙昆版、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等深受西方观众的喜爱,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汤显祖剧作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对于汤显祖及其剧作的学术研究,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永明的统计,到年7月为止,英语世界关于汤显祖及其剧作的博士论文有九篇,专著、论文集或涉及汤显祖的专著则有九部,论文则有二十余篇。略带遗憾的是,关于汤显祖剧作研究的主要成果都集中在《牡丹亭》。

真实VS虚拟,理智VS情感

(《寇流兰与杜丽娘》)

西方戏剧的源头在古希腊,经历古希腊罗马剧、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再发展为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19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从表演形式上来看,戏剧较单纯,如依靠台词的话剧,只歌不舞的歌剧,专舞不歌的舞剧。

戏剧的最大特色在于写实、再现生活,舞台上的灯光、音乐、背景设置等等,无不是在比拟真实形态。舞台上的时间也大体上等于实际的时间。演员在外形装扮上要跟角色相配,内心感受和情绪也须要与角色相合,还会尽力抹去“演”的痕迹。结构上强调冲突和故事情节,一般通过冲突和情节来塑造相关人物。在莎士比亚剧里,我们都能看出其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矛盾冲突具有高度的客观真实性。即便是现代翻演剧,也还能看出这“再现性“特色来,如拉尔夫.费因斯的电影版《科里奥兰纳斯》,他把古罗马战场搬到现在的中东地区,也是希望能给观众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的真实感受。浙百的这出《寇流兰和杜丽娘》,沿用了费因斯的现代中东战争装扮。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认为文学戏剧艺术应比历史更富哲学意味,理智应高于情感,必须真实地再现人生。戏剧的结局就应像生活中的结局一样,痛苦就是痛苦,毁灭就是毁灭。(好吧,在他们那里,马歇斯只有死去的份了!)

(《寇流兰与杜丽娘》)

而中国戏曲,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之一,在宋元之际才得以成型,比起古希腊剧、印度梵剧,虽然晚成熟一千多载,但是现在唯一的幸存者。从宋元南戏、元代杂居、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到现代戏曲,不断发展,历经几百年,现有多个剧种。戏曲的各剧种却都含有唱、念、做、打等很多要素,宾白也充分音乐化。其中昆剧,较为悠久,相传为元末明初昆山人初创,明朝万历末,昆剧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越剧,则属于年轻的剧种,仅有百余年历史,起源于浙江的“落地唱书”,后又有各种名称。年9月17日,在上海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在《申报》上打广告时,首次使用了“越剧”这个称谓。

戏曲,重在写意。相对应的,整个舞台呈现也就很虚拟。不会有太多道具,基本靠演员的表演动作来展现。动作也多是寓意动作,不拘泥于对实际动作的简单模拟。舞台上小跑一个圈,就是走过了千山万水;几个龙套或者几张椅子也就代表了千军万马。演员的妆容有特定的程式化,最具特色的就是“勾脸”,用不同的色彩化妆来定型人物,最好的例子就是,关公的红脸和曹操的白脸。服装也走虚拟化,汉唐宋明清基本都一样,没有季节性变化,区别只是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其中的长袖,则绝对是戏曲最大特色之一,在舞台上可以放大、延伸角色的情感。例如在《牡丹亭》里,长袖舞动,不仅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受杜丽娘鬼魂的无形式,也能让观众看出柳杜二人的如胶似漆,同时也表达了丽娘的的感情起伏。

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标准,一向都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戏曲也就不会掩饰、遮盖艺术上的变形。我们通过戏曲抒情言志,即便是一出悲剧,也可以抛开生活真实,以实现心理平衡为准则。于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情和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时不好实现,那就让它在梦中、甚至起死回生一次来圆满吧。

(《寇流兰与杜丽娘》)

“《寇流兰与杜丽娘》,按常理本该是‘中西融合’的一出剧,结果是各演各的。”《寇流兰和杜丽娘》的导演郭小男这样说:“在年后的今天,当我把这两部作品中最有力的片段通过构作和拼贴的手法,同时呈现在一个舞台上的时候,观众看到的不光是穿越年的一次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对话,它同时也向观众们展示了一次年前就存在的、中西方思想于文化上的神交。”

我不是文学界戏剧界专家、又在向存在主义哲学路线上奔跑、还企图祈得“禅”悟,也就不准备去评价这出越剧融合到怎么样,也不想去搬弄各种理论去分析寇流兰是什么人,杜丽娘与柳梦梅怎么样,莎士比亚如何,汤显祖又如何。只试图把这出“合璧”戏带出来,把这两本剧的原故事用我的方式写下来,再抛出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的大致样子。

然后,大家自会有自己的想法。

世界性,何去何从?

陈丹青说:老木心纠结了一辈子,中国戏剧没有世界性,中国文化没有世界性。

木心说:威廉(莎士比亚),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木心说:汤显祖应该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可惜没有成。

南方周末说:年了,我们终于打了个平手。

现在这个时代,上一秒我在上海做个烧卖,下一秒在欧洲的姐妹就流了口水。那边美国人民在纠结选举自己的总统,这边我们同步激动地围观指点着。就是在这样全球一体化的世界语境里,我们应该怎么来讲述自己?怎么让别人接受自己?再怎么去认识和接受别人?

或者,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国和西方,必须得比个高下吗?

大约一个世纪前,梅兰芳曾先后前往日美苏等地访问演出,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京剧。今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携《寇流兰与杜丽娘》在英法德奥四国进行为期22天的巡演。

年9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演绎了中国现代校园版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英国利兹大学演绎了现代英伦歌剧版汤显祖的《南柯记》,两国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两部剧作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SC)的艺术总监格里高利·道兰,曾经在年排演过《赵氏孤儿》。RSC还有个“中国计划”:为中国翻译更适合舞台的莎剧中文译本;为英国翻译三个时期的中国剧作——莎士比亚同时期剧作、元以后创作但在莎士比亚同时期演出过的剧作、莎士比亚之后到明朝结束的剧作。这个计划将于年完成。年11月,RSC携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由欧文?霍斯利执导,将带来全新中文版的《亨利五世》,此剧就是RSC中国计划的首部作品。

这些种种,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但大家都在尝试着互相对话,尝试着携手合作。那么,共同进取,也应该是必然会有的结果。

是的,我们彼此存在,不只是为了对抗。我们彼此存在,就已经是整个世界。

精彩回顾

吉州窑标准器考略

何谓国学?(上)

《马克斯·韦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导读

禅心与禅物

千年窑火的辉煌青瓷——龙泉窑概述

WhatIsSexy?(一个震撼人性的性学剖析课题)

极简主义与盲人摸象

辽代陶瓷及宋辽制瓷的相互影响

漫话文天祥、周必大与吉州窑

伦敦印象散记

收藏释义与艺术市场标杆拍品巡珍

秦汉彩陶上的神奇“中国紫”

高丽青瓷概述

汉代断臂裸女俑的身世之谜

最后的名士——民国收藏大家张伯驹

出陈推新的彩瓷变革——近代浅绛彩瓷综述

风月、琼浆与文艺——宋代都市文化和夜生活扫描

唐代长沙窑青釉彩绘瓷概述

浅谈古典家具的软装饰应用

介休窑赭彩瓷掠影

紫砂收藏市场20年的既往与现状

文房撷英——笔掭漫谈

烟云供养的人文精神——中国古典文人赏石综述

古籍文献中的吉州窑

唐代定窑印花小议

北朝的明珠——相州窑

“奇技鬼工”——核雕史话

帝国窑火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早期蒙娜丽莎"——惊喜,还是谎言?

收藏之初

良渚文化陶器概述

从印度河而来的蚀花肉红石髓珠

传道者王方宇与其弟子安思远的收藏情缘

小议夏商西周人体金饰品

唐诗与器用

三晋遗珍——初识霍窑精细白瓷

伦敦苏富比春拍(5月11日)精选器物细节预览

着相与狷狂——茶法之争

《猛虎文化》(创刊号)

《猛虎文化》众号子版块

文物考古玩藏天地

市场评论工匠精神

中国美术西方美术

百家人物人文生活

学术思潮学艺初阶

tigerarts∣猛虎文化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ystl/1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