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网民从来都热血,路人从来都冷漠
网民从来都热血,路人从来都冷漠
有一年,在异地。
因为初到,难免好奇,在酒店放下行李,背了挎包,就去街上闲逛。
出门,拐弯,走了不到50米,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上面有两人,后面的伸出手,抓住我的挎包带子,前面的握着龙头,继续疾驰。
事情太突然了。
出于本能,我双手抓紧挎包,人立刻失去重心,被掼倒在地。
飞车党自然不会松手。加大马力,继续开车。
我攥着带子不愿撒手。作为一个著名的穷逼,包里的块钱,就是我当月全部的生活费,何况还有各类证件,以及一些珍贵或不珍贵的杂物……
于是,人被拖直,衬衫下摆抽起,肚皮裸露,在坚硬斑驳的路面上一路摩擦,我能感到自己正在皮开肉绽,血成片成片涌出,直到被拖了四五米远,摩托车再度加速,我拉不住,也受不了,方才放手。
起来一看,肚皮已经花了,血、碎皮、砂土糊满了伤口,疼痛开始剧烈地涌来。
四顾时,发现自己正站在闹市中央,周围人头攒动,个个睁着眼睛,不动声色,看着这一切发生。
我当时想,要是我就这样被拖死了,会有人管吗?应该也不会。
但说实话,即使我是受害者,我也没有对路人的抱怨之心。那时是,现在也是。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他们,应该也不会出手。
1, 摩托车太快,阻止危险性太高。
2, 还没反应过来,悲剧就发生了,再一看,悲剧已结束了。
3, 人太多了,凭什么就让我管?!
旁观者越多,越无人施助。
因为没有人觉得自己有责任出手——责任被分散了,不帮助受害者的自责和内疚感也被分散了。
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即,在观众很多时,“谁都有责任”,就会变成“谁都没有责任”。
年3月,纽约克尤公园,28岁的女子吉蒂·吉诺维斯,在自己住所附近,被一杀人狂杀死。整个作案过程,长达35分钟。当时,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形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没有一个人下来保护,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报警。
年10月13日,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
年5月28日,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一个独自用餐的女生,被一个光头男子索要手机号,没给,男人带领其他5人将女生活活打死,围观者无人干涉。
电影《冷温》中,一个在车站等待父亲的女孩,被一男子诱拐,受到女孩抵抗后,凶手开始殴打女孩,而在场的人谁也没有出手搭救。
而在中国,早有谚语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均揭示了旁观者效应的无处不在。
这些事件的发生,理所当然地,成为卫道士的狂欢节。
人们会在网络上,表演愤怒和勇敢,争论道德和情操,控诉人心不古国将不国,被自己的伟大高尚正确,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这种廉价的正义秀,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继续了一年又一年,有用么?屁用没有!
路上的老人,还是没人扶;
大街上的家暴,还是无人伸手;
在人群中央抱走小孩,旁观者也都是呆呆地看着,无人制止或干涉。
承认吧,我们都不是英雄。
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那最普遍的一个。
有着人性的弱点,有着天生的局限,一旦遇上险境和危机,那些难以启齿的阴暗面,就会一一显露出来。
约翰·达利和比伯·拉塔奈为了了解,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还是心理现象,在纽约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们设置一个情境,让参与者呆在密室中,却误以为身处众人中央,然后有求救的声音传来。他以为,所有人都听到了这个声音,总有人会帮助他,于是没有向外界转达。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
人们会与他人比对,根据他人的行为,来评估情境,做出判断,以防做出尴尬的事情。
他人在观望,你也会观望。
他人去帮助,你也会帮助。
第二, 社会影响结果(从众心理)。
无法评估情境时,人们会模仿群体的行为。尤其是特殊、危险的情况下。
因此,没有人行动时,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第三, 多数人忽略。
他人的在场,会影响个人对整个情境的感知、理解和判断。
每个人都不是超人,既缺乏面对危险的勇气,也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大家需要观察他人,利用行为资料,来判断事情的性质。
第四,责任扩散。
法不责众。
见危不救所产生的罪恶感、羞耻感、内疚感,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所承担的,就少之又少了。
于是,造成互相观望、互相推诿、互相期待,却无人出手的情况。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会理解,路人何以冷漠,旁观者何以见死不救,这与道德无关,与人性有染。
前不久,颐和酒店事件发生,我与友人W聊此事。
我问他:“如果你在公共场所遇到类似事件,会出手帮吗?”
W说不知道。
年,他和朋友经过一个路口,发现一老人被一辆自行车别了一下,倒在地上。
车主走了,来来往往很多人,都没扶,他们也没有。
因为按理说,自行车很慢,老人也不算老,这更像是碰瓷,而非真的遇险,何况路人那么多,他想,总有人会帮的,不在乎他一个。
他朋友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相片。走了。接着吃饭、唱歌,差不多忘了这件事。
回到家以后,他一看,出事了,倒地老人的相片,被人晒上了朋友圈,附着一行慷慨激昂的文字:就因为我们的冷漠,对弱者不伸手,对鳏寡孤独者不同情,社会良知不再,道德滑坡,这个国家才越来越糟。
他点开一看,他的身影也在其中。
而晒照片的,也是当时同样不作为的朋友。
这个朋友平时是一个极懦弱的人,道德品质也不高,前妻称其为渣男,同事暗示其为小气鬼,公共场所中,沉默寡言,并无出挑之处。
但没想到,一打开电脑,上了网,立刻穿上战袍,立马扬刀,腿毛飘飘,变身为正义战士,为人类道德而奋勇斗争。
W什么也没说。
只是从那以后,他对键盘侠们的怒吼,道德使者们的呐喊,都会一笑置之。
实在受不了,就会阴阳怪气地说一句:
网民从来都热血,路人从来都冷漠。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网民从来不上路,还是路人从来不上网!
今日插画:威薇年
PS:
如果要让人人都克服人性的弱点,
面对危险,
都能见义勇为,
制度必须有保障。
否则,一切都是假大空。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