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日新一词社会流动
日新一词社会流动
群学小编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两个社会学专有名词,同时也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同一类社会现象所做的两种视角的分析和描述。社会分层研究与社会流动研究互为表里,不可或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上期“日新一词”带领大家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社会分层”这一分析和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的概念。本期小编将带您领略社会学概念“社会流动”是如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各层次间的互动、动力机制、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的。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现实、问题与发展前景——专访中国社科院社会改革研究中心秘书长
唐钧教授
1从“两大阵营”到“十大阶层”领导文萃:按照学者的习惯,写文章也好,作演讲也好,都喜欢从概念或者定义出发。尊重您的习惯,能否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两个社会学名词——“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唐钧: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两个社会学的专用名词。按社会学大师吉登斯的解释:社会分层一般被用来指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社会分层通常被认为是基于资产或财富的,但也可以基于性别、年龄、宗教等其他属性。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和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流动。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与人口流动不同的概念,后者指的是个人和群体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当然,社会流动和人口流动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领导文萃: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情况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唐钧:在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强调的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当计划体制的神经中枢发出一个指令后,就要尽可能迅速传输到与之相关的操作终端。适应计划体制的需要,社会结构就要越简单越好。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被分为“两大阵营”,除了“人民内部”,就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在“人民内部”,虽然也有“工农兵学商”之分,但这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一般而言,在城市里,你就是“单位职工”;在农村,你就是公社社员。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人民内部”是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一旦有冲突,就会有一部分人被划到“阶级敌人”那一边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中国社会的各色人等社会经济地位开始变化,并最终导致了新的阶层分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老所长陆学艺教授,当时带领他的弟子做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影响深远的研究课题,这就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按照课题研究所作的划分,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为“十大阶层”。这十个阶层就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十大阶层各有各的经济利益,也就有了各自的社会需求、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久而久之,这些差别就更深入地表现为精神文化方面的多元化。
2“二代”现象与社会分层领导文萃: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二代”热,常见的有“富二代”、“官二代”,还有“贫二代”,最近又出现了“星二代”,等等,公众对此议论颇多。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与社会分层有什么关系?
唐钧: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最先致富的,应该是一批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富人”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一代富人,相当一部分出身卑微,但在那个时代,向上的社会流动渠道基本上是畅通的,所以他们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本和财产。三十多年以后,他们这一代人都已经年过半百甚至年龄更大,他们的子女也都成人。中国的民营企业以家族企业为多,于是,从“谁来接民营企业家(第一代富人)的班”的议论开始,媒体和公众把眼光聚焦到他们的后代,亦即“富二代”身上。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思维惯性的影响,又因为事实上能否致富与政策的“让”与“不让”很有关系,所以,对于“富人”阶层,中国社会的公众心态并不平衡。九十年代初期的一项社会调查很能说明问题,调查当时,对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赞同;但是,当要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富人进行评价时,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却对他们的致富手段表示质疑。这样的质疑,再度被延伸到他们的后代身上。
另一方面,当“富二代”被媒体聚焦时,他们中一些人不遵守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乃至“犯罪行为”经常被曝光。继而,这样的社会白癜风那里治的好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