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如本法师出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
如本法师出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
出家(梵语pravrajya)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家的,要具备足够的条件方可出家,如果没有具备足够的条件而出家,是名不如法出家,为佛所不许可,亦不得戒体。
所以,在出家前心须观察考验一番,若观察考验(身心是否正常)合格方可出家,若观察考验不合格不得出家。
在释迦牟尼佛原始佛教时候是如此,乃至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再由印度传来中国,一脉相承,代代相续,出家条件是有它的相当标准,不可儱侗含糊,不严格考核,一旦出家后,在佛门中龙蛇混珠,破坏佛门戒律,乱了佛门的次第,混淆视听,把清净的佛门搞得鸟烟瘴气,成为佛门的不幸。
佛陀成道后,剃度出家弟子,绵绵不间断,三宝(梵语tri-ratna)得以延续,有须仰赖戒律来维持整个佛教团体,才不至于使佛教因而腐化衰败,戒律的重要性,犹如防腐剂,能令佛法的实质本意巩固完整不缺,因而延传后代;出家法更是首要关键所在,因为三宝流传人间,是僧宝的代代递传,没有僧宝维持延续,三宝早就消失于人间而无影无踪了,所以出家众的素质、条件、品格,都须要以戒律来审核,以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荷担如来家业,维持三宝家风,令三宝不断故。
假使出家众的素质、条件、品格,没有戒律来审核,懵懵懂懂就剃度一个人,糊里糊涂就把一个人落发,这样一来,佛门不提早灭亡也得衰败不堪,不衰败也得伤痕累累。佛门不像佛门、道不像道、僧不像僧、俗不像俗,混淆得一塌糊涂;现代的佛教,逐渐的岂不是有这种迹象了吗?
有时候进入不如法的佛寺,要睁一眼闭一眼的,假使两眼都张开,看多了,会伤心的,因为佛寺里,不如法的事累累不堪;所以说,我们要以戒律为标准,不要跟戒律唱反调,不要跟戒律过意不去,我佛门弟子跟戒律唱反调,就是跟佛陀唱反调,因为戒律是佛亲口所说,亲自所制;不守戒律,怎么能堪称佛弟子呢?佛弟子之所以佛弟子就是以戒为师,这是别无议论与争端的,佛要临入涅槃之际,亦然苦口婆心垂嘱而言:『我如来在世,佛弟子以如来为师,如来入涅槃后,佛弟子要以戒(梵语sila)为师。』正是此意。
若佛门弟子不以戒为师,不能堪称为佛弟子,何以故?有违背佛意,怎么可以称为佛弟子呢?应该称为佛逆子,违逆佛陀的戒律,有大丧如来正法,因此,佛之弟子应以戒律为师。
所以我们说:出家必须具备齐全的条件,要具备齐全的条件,就是以戒律来审核,审核到一定的标准,方可如愿以出家,现在分别将戒律的标准,不可出家的情况,依据戒律列举十点,供给大家供参,分别叙述如下:
十点不听许出家:
一、七岁以下不听出家。
二、五官不端庄,身体不健全不听出家。
三、黄门不听出家。
四、贼住入道不听出家。
五、同性恋不听出家。
六、男女不孕不听出家。
七、盲聋喑哑不听出家。
八、不堪造事、卧起须人、皆不听出家。
九、思想邪知邪见不听出家。
十、五逆罪不听出家。
一者七岁以下不听出家:
萨婆多论云:『年六十不得受大戒,设师僧强授,亦不得戒,惟听为沙弥(梵语Sramanera),七岁以下亦不听度,若度受戒,二具恶作。』
这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年龄若超过六十岁,就不得受大戒,受大戒就是具足戒,也就是比丘戒,假使师僧强行为六十岁受具足戒,亦无法得到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只能出家当沙弥而已!
七岁以下也不能剃度出家,若为七岁以下剃度并受戒,佛所不听许,那么,二者师僧强行授戒与剃度,是名恶作。七岁的儿童不懂事理,幼稚无知,不堪作事,甚至于还须要比丘为之照顾。
驱乌沙弥的标准年龄是七岁至十三岁,应法沙弥是十四岁至十九岁,名字沙弥是二十岁至七十岁。七岁以下不得出家,就是未达标准年龄,驱乌沙弥的年龄也要七岁以上,方得剃度为之受戒,是故,七岁以下者不听出家。
二者五官不端庄,身体不健全不听出家:
五官要端庄,身体要健全,若不合乎这条件,不得出家。理由很简单,佛陀为什么要制定五官不端庄,身体不健全不许出家呢?
是不是佛陀不慈悲?不平等呢?不是的,佛陀很慈悲,而且很平等,假使佛陀允许那些五官不全的人都出家,有的鼻子往上翘,有的少一个耳朵,有的嘴歪曲一边,或兔唇翘嘴巴,还有独眼龙;这么一来,佛教像什么话!佛教岂不是像垃圾桶一般!装了一些杂废的垃圾,破铜烂铁一大堆;社会上的人士,光是看了这些江湖好汉,被笑死的就不计其数,笑而不死受重伤的,也无法估计。出家人竟然都是歪鼻子的,都是独眼龙,或是嘴巴往上翘的,或是少一个耳朵的,像这种没有气质的出家人,诸位想想看,社会上的人士会产生恭敬心吗?会向这些英雄好汉请问佛法吗?我看没有诽谤佛教就很不错啦!有的甚至于看了这些阴阳怪气的出家人,吓都吓坏了,连奔带跑,逃之夭夭,不见为妙,免得晚上睡觉做恶梦。
所以说,五官不端庄是不能出家的,佛陀有大智慧、大慈悲、有远见,知道众生会因此诽谤佛门,对出家人不会产生恭敬心,同时也会因此断绝在家人的善根,蒙蔽善根,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不许五官不全的人出家的理由,这是佛陀的大慈大悲心所流露啊!
下面说身体不健全不得出家,身体有极大缺陷,有严重的毛病不听出家。
譬如有羊癫症者、小儿麻痹者、瘸(ㄑㄩㄝˊ)手瘸(ㄑㄩㄝˊ)脚者、驼背者、歪头者,像这些人物统统不能出家,一旦出家会闹出笑话来,在佛门中,天天都有笑话可献丑,诸位不相信吗?
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位有羊癫症的出家人,与你在交谈佛法的当中,突然间莫名其妙的晕倒在地上,嘴巴流出污秽的泡沬来,全身躺在地上不停的抽筋,羊癫症一发作就是将近半个小时左右,你对这位出家人的来历不清楚,头一次见到的出家人,竟然莫名其妙的连一句话都没有交待清楚,当下就晕倒在地上,假使连续看了三位这种宝贝的出家人,来一位晕倒一位,来两位晕倒一双,在这种情况之下的你,看到最后,你也会心惊胆跳,脸都变绿色了!
由不得你,你被境所转,随着你也晕倒在地上,等你一醒过来,出家人不见了,你还以为看见了鬼呢!以后这种恐怖的阴影,时常在你的脑海中萦绕,拋不开、舍不掉,出家人丑陋的形象,带给你寒心与畏惧。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是此意。
所以我们说,出家人的形象要端庄,素养气质翩翩,要有仙风道骨的风范,道貌岸然的典型,行、住、坐、卧、四威仪凛然达观;这样的出家众就能够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方不愧是出家大丈夫,能吻合佛制的戒律,达到戒律的标准。
玉的品质越好,就能雕刻出精美的佛像;同样的理由,出家人的条件与戒律的标准打成一片,这么一来,佛门中的人才就能频频而出,修道开悟者屡屡倍增,佛门中的龙象,素养会普遍提高,这话如何而说呢?
因为我们佛弟子,皆以戒为师,正法久住故;正法久住,佛法方能兴盛于世,众生得大利益,流传人间,当然佛门中的人才也好,开悟者也好,龙象也好,有道德学问也好,自自然然,就能开花而结果,这显然种如是因,而得如是果的明鉴。
四分律云:『毗尼藏(梵语vinaya-pitaka)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若亡,佛法亦亡。』
由这几句律法所流露而言,就够庄严,就够我们深思了,启发我们学佛的人,对如来戒律的肯定与纳受。
毗尼藏者,就是律藏,也就是戒律学的总称。律藏明目说得很清楚,佛法的住世与不住世,要看戒律的住世与不住世而定;如果戒律灭亡了,佛法也就灭亡了,戒律若住世,佛法寿命就保得住。
因此,大家若想要出家的话,就须要合乎戒律的标准条件,要好好的过滤一番,佛法方能有兴盛的展望,不然的话,随便抓过来就剃度,不问是非黑白,不论年龄的老少,鳏寡孤独,千篇一律,大大小小,随便就剃着光头,戒律丝毫不讲究,把戒律置之千里,不闻不问,真是佛门中的不幸。
佛门就是觉悟之门,入我佛门,不得不觉悟,不得不清醒。不要搞错了,佛门不是观光理发厅呢?更不是理光头工厂,大量出产光头俗汉,诸佛菩萨会叫冤枉的,三宝会掉眼泪的,天龙八部会哭泣的,鬼神会哀嚎的。
不如法、不如律之事屡次而出,难怪佛门中的怪事特别多,尤其是出家众的问题,最令人伤感,佛门中出现这些阴阳怪气的出家人,我们不是看了很多吗?
前面我曾经提过,我曾经到过别的佛寺参访,心里都要有个准备,有时候,要睁一眼,闭一眼,为什么要睁一眼、闭一眼呢?为什么不干脆两眼都张开呢?因为两眼都张开,看多了那些不如法、不如律之事,心境转不过来,会很伤心而烦恼,倒不如闭一眼、睁一眼。
出家人竟然没有依照佛陀的戒律去做,任意的拿起剃头刀,就在剃头者的头上开始剃头,因此,这些江湖好汉,就出现在佛教的僧团当中,甚至于在社会上走动,每每皆可见可闻。
有手脚麻痹的出家人,有歪头的出家人,有驼背的出家人,这就怪不得社会人士,以及外道,会攻击我佛门的原因之一。
我佛门弟子该回光反照,深思佛门是否有如此之弊病,有的话,应该勇敢的承当这一连串的事实,因而大改革,大改善,以戒律的准绳为方针,出家众的本质才不会腐化不堪,乱了脚步,因为这是内部问题,也是教内问题,教内问题,亦须教内人士来解决,非社会人士,及外道所能帮忙与解决的。
因此,佛教(梵语Buddha-sasana)才不至于空有其名的纸老虎,佛法不愧就是佛法,佛法究竟是佛法,何以故?
梵网经菩萨戒云:『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正是此意。
三者黄门不听出家:
所谓『黄门(梵语pandaka)』,在佛经里翻译为忽男忽女、不男不女,可男可女;这是很不正常的人,业障深重,身心复杂,一下子可变为男人,一下子可变为女人,又一下子由男人变女人,再由女人变为男人,男女性格不定,见异思迁,八识田中具有男人的业识种子,亦具有女人的业识种子,漂浮不定,见男爱男,见女爱女,身心变化不定。
若为这种人剃度出家,那还得了,置于比丘中,会闹很多问题出来,若置于比丘尼中,也会闹很多问题出来,所以这种人,不听许落发出家。
四者贼住入道不听出家:
所谓『贼住入道』,是指着在俗的时候,曾经偷听过比丘或比丘尼说戒、羯磨,以及冒充比丘或比丘尼的身份(当假和尚),参加僧团的法事者,称为『贼住』,不听许出家。
在家人不可以偷听比丘(尼)说戒、羯磨,出家众每月皆诵戒、说戒,若在半月中犯了过失,在诵成戒时,须要在大众中发露忏悔,披陈罪愆,以达到忏悔清净。
出家众在做『羯磨(梵语karman)』,你也在偷看、偷听。所谓『羯磨』,就是作法办事,若以现代的术语解释,就是一种特有的议事法或会议法,佛教的羯磨法目的,在于使僧团中的六种和敬,得以如法。
所谓六和敬就是: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以羯磨法来维持六和敬,是绝对民主无争论的,这就所谓的『僧事僧断』,也就是以僧团大众的意见和力量,来解决僧团中各种事业,因而能够团结僧团大众的力量者,便是羯磨法。
在俗之时偷听出家众的羯磨法,就不得听许出家,皆称为如贼一般住于佛门,盗听或作非法之事。
五者同性恋不听出家:
所谓『同性恋』者,就是同样是男人,而与男人相为恋情,作不如法,作不清净之事;同样是女人,而与女人相为恋情,作不如法,作不清净之事,皆不听许剃度出家。
这一旦出家还得了,整个僧团会被染污而不清净,此辈之人业障深重,心理复杂,性格怪异,心理变态不定,易生矛盾,与正常的男女有差异。
六者男女不孕不听出家:
所谓『男女不孕』者,就是男人不能生育,男人生殖器官,有生殖器、无生殖器、一切的生理组织,有毛病故,有缺陷故,因而不能构成生育的条件。
女人不能生育,女人生殖器,有生殖器、无生殖器、一切的生理组织,有毛病故,有缺陷故,有障碍故,因而不能构成生育的条件,这称为『男女不孕』,男女不孕是不能出家的。
出家修行的男众与女众,身体要健全,方得出家。
严格立场,出家前要先检查一番,生殖器官是否正常?是否黄门?是否正常的男子或女子,不正常不给予剃度。若不健全,有男女不孕之症,因而偷出家,是名不如法,有违背如来戒律,我们要知道,十方三世诸佛,皆示现娶妻生子,而后出家修行,这有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佛示现在家是个健全的王子,身体正常,娶妻生子,是示现给众生看的,避免众生起疑惑而生诽谤,要让众生明白,我如来是健全而出家的,不是不孕才出家的;佛是大觉大悟的出世圣人,身心清净无染,犹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男女之欲,佛已解脱自在啦!
所以说,出家者,身体要健全,不得有不孕之症而出家,这不是鼓励大家都先结婚生子,过一段时才出家呢!
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不是佛,凡夫不能与佛比较的,佛(梵语Buddha)是果位,凡夫(梵语prthag-jana)是因位,因与果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佛在欲望已解脱,凡夫于欲望未得解脱,是故,凡夫不得学佛娶妻生子。
如果我们有心出家修行的话,应该具备有如此正知正见,千万不要会错意啦!因缘成熟的话,童男童女出家,是最好不过,身心清净,无社会上的五欲六尘所染污,以此清净无染的菩提道心,较易于入道。
七者盲聋喑哑不听出家:
所谓:『盲聋喑哑』者,就是眼睛瞎了,不见外境者,是谓『盲』。听觉器官有毛病,耳朵听不见,是谓『聋』。不能说话,是谓『喑』。发音枯竭,不能说话,是谓『哑』。是所谓的『盲聋喑哑』。
如果眼睛不能见,耳朵不能听,嘴巴不能说话,这种人因而遁入空门,这一下子,佛门又惨不忍睹了,众生造口业的机会又来了,又逮到空隙可诽谤了。
你们看!你们看!佛教都是那些身体残缺的人而出家的,有瞎子、有聋子、有哑巴、社会上已经无法混下去了,因此才跑去出家,在佛门中混一口饭吃,佛门是一个避难所、避风港、养老院、等死的宗教。诸位想想看,社会上不是风风雨雨,到处可听闻得到吗?
在家人造口业,有无量罪,将后也必然感召无量痛苦的果报!
出家人不如法而出家,亦有无量过失,不遵守如来戒律,因而受在家人所造业,出家不如法、不如律之举,在戒律是不许可出家,像这种残缺的情况,在家修行就可以啦!
这种形象最容易受无知众生所诽谤,因而造口业,众生之所以会造口业,就是出家者本身造成的,如果自己明白瞎子、聋子、哑巴,不能出家。而自己硬性出家,自己的形象丑陃,不雅观,无知的众生,当下就诽谤了,说了一些风凉话,刺激出家人,像这种情形,众生诽谤出家人,刺激出家人,这也是出家人自己造成的。
不遵守如来戒律,果报还是自作自受的;如果大家都遵守如来的戒律,如法出家修行,那些造口业,诽谤之事,岂不是就匿迹无踪了吗?所以佛制盲聋喑哑,不许出家,本意就是如此。
天主教当中的修女们,修女们的素质都很好,气质也很雅观,学位起码也要高中以上毕业,品格有达到天主教的条件,有经过一番的过滤,要合乎天主教的一定标准,才准许她们当修女而修道。
在教堂,或街上走路,也能显露出修道者的风范形象,我们看不到修女们,有盲聋喑哑的,因为天主教也很强调身教,身体端庄可引度众生,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天主教都能如此一般了,何况堂堂之佛教呢?
佛教(梵语Buddha-sasana)在世界五大宗教当中,哲学思想领域,是最高深的宗教,在教义上,有深度、有宽度,佛法浩瀚如海,这是全世界文人所共认的,无以争端与议论的,又何况佛法其宗旨,在于普令大地一切诸有情,皆共成佛道。
所以说,佛教是平等的宗教,每一位众生,皆可成佛的宗教。
因此呢!我们要依佛陀的戒律,来维护佛法的本质与形象,这也是佛教面临当今之务,佛门弟子共同以戒为师,佛法就得兴盛;若不以戒为师,把戒律置之不理不睬,不坚守如来戒律,如何谈解脱、证悟菩提呢?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律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基础,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正是此意。
所以说,我们肯定以戒而修持,必得道果,去圣不远。总之,盲聋喑哑,皆不听许出家。若出家则与如来戒律相违,是故应当一心一意,依教奉行,是名真佛子。
八者不堪造事、卧起须人、皆不听出家:
这是以年龄的立场,来说明听出家与不听出家。
萨婆多论云:『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起须人,皆不听出家;若年满七十健康,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
若年龄未到七十岁,年龄逐渐衰老,不能堪任佛门中事,生活起居点滴之事,须要别人扶助,行动极为不便,老态龙钟,自己修行生障碍,出了家,也会处处劳驾他人,是故此辈,皆不听出家。
若年龄满七十岁,而身体健康,能够自己行动方便,上上下下而能自在,不须要他人处处扶助,免得摔倒危险,因此,又能修习佛门中之事,譬如礼佛念佛,阅览藏经,修习诸禅定,能为开悟无上菩提而精进,是故此辈,皆听许出家剃度。
今日的中国佛教会,在传授三坛大戒当中,为新戒子受戒,在年龄方面,在身体健康行动方面,开缘方便太多,或多或少有点与戒律离谱了一些,在年龄超过六十以上,不得受大戒,也就是不得受具足戒(比丘戒),只能够听许出家受沙弥戒,假使不如法而强行受比丘戒,是名恶作。
萨婆多论云:『年六十不得受大戒,设师强授,亦不得戒,惟听为沙弥;七岁以下亦不听度,若度受戒,二具恶作。』
这是年龄方面,有待改善的层面,不然的话,神圣的佛教,永远都沉溺在不可拔救的阶段。传受三坛大戒是一件神圣大业,也因此,积习太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佛门弟子若能如法,如律而为,在戒律的基础上,三坛大戒可以奠定新受戒出家弟子,有个正知正见。多鼓励新戒子,从戒律先学起,不要一出家,就开始学大经大论的,也开始参禅听教,这是不如法的,这当下就是本末颠倒。
出家以后,不好好把戒律学好,以后出家路远,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犯戒,自己还不知不觉,一下子犯了那条戒,又一下子犯了一条不可说不可说的戒。我们要认清自己,是位薄地凡夫,不持戒律,有堕落之危!有一天堕入地狱(梵语naraka),我们还莫名其妙,不知何故而堕落!可不惧哉!
沙弥律仪云:『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
大律云:『纵得三明(梵语tri-vidya)六通(梵语sadabhijnah),五夏未满,犹须依止师住;五夏虽满,不明开遮持犯,还须尽寿依他。出家既满五夏,又精明戒律,方许离师外出听教参禅。』正当如是。
九者思想邪知邪见不听出家:
所谓『思想邪知邪见』者,就是在俗之时,思想没有正知正见,所学的尽是外道学术,邪经邪论,主张三教合一,五教同源,释迦退位,弥勒掌天盘,一点得道,地狱抽名,天堂挂榜,把三教的经典,偷拿去抄一抄,又窜改佛教的教史与教理,这种众生实在很可怜,自己在造业中而不自觉。
现在是白阳期,红阳期已过,现在是三期末劫,像这些邪知邪见的毒素思想,害惨了多少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一连串邪知邪见的思想,害了多少有善根的人,因而走入歧途,先入为主的观念种下去,打死他也不能让他觉悟过来,真是众生的不幸与悲哀。
像这些人,是不能出家剃度的,若为他剃度,是不如法的,除非他们邪知邪见净化了,已经导归正知正见,方可为他们落发剃度,不然的话,凭他们邪知邪见,遁入佛门出家,乱说一番,断众生慧命,岂不是罪过无量!
曾经有一位一贯道的道亲,来找我,宗旨是要出家修行,他是一位经理兼讲师,交谈不到三句话,就说现在是三期末劫,释迦退位,弥勒掌天盘,一点就得道,师父你点了没有?要不要点一点?
我说:『让你自己点你自己吧!慢慢的点,轻轻的点,重重的点,没有人跟你争着点;在清朝的时代,是用香触烧两眉之间;民国以来,才改变用手指点道,道亲你明白吗?
我告诉你,我本身也是一贯道跳出来的,早在十五年前,就加入一贯道当道亲,曾经也跟你一样,在一贯道讲道许久,后来觉得不对劲,一贯道没什么道理可讲,都是盗取三教五教的经典,东抄西抄而编成一书,一贯道本身就没有经典,如果须要再更深入的道理,就不得不偷佛门的经典来看或抄录下来。
不光明,不磊落,也没有教主,东拉拉,西凑凑,或虚构一位老申娘为教主,邪知邪见,实在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过去十五年前的我,早就死了,生活在外道的生活圈内,得不到究竟解脱之道(真理),白费了多年,虚度光阴,一直到听闻出家师父讲经说法,我才猛然觉醒,如钟声一响,震撼了我的菩提善根,深深的觉悟自己是走错路了,被引保师引导错了,思想被一贯道毒化了。
今大有缘,能够听闻如来正法,莫非是宿世善根成熟。
我的内心有未曾有的法喜,当时在小小的心灵里,就默默的许下诺言,我将后因缘成熟,我必然是要出家露出僧相,为度众生而努力!
我再称呼您道亲一声:道亲!您也是与如来正法有缘,只是看错了,走错了,被引导错了。浸迷于外道,过去以往的思想观念,就丢弃于汪洋大海吧!
不要执着过去的情景如何!任凭你在一贯道活动,有多大的名望与地位,已成过去,皆与证悟菩提无关,与解脱生死了无痛痒!重要的就是:我们都是为真理而努力,为开悟成就佛道而精进,在真理之下,我们要信服,不是真理就弃之,修行者是不讲感情的,一落入感情,便是生死罪网所覆盖。
佛门中有一句话说:『宁使老僧下地狱,不将佛法卖人情。』正是此意。
修行者,要具有大丈夫的行为与魄力,提得起放得下,对就是对、非就是非,不要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知道吗?行为与魄力不能提起,就无法冲破难关,这是很严重的对不起自己,令自己自甘堕落。
今天,仁者还算蛮幸运的,能知道入佛门参访一番,我如本恭喜您,能弃暗投明,改邪归正,破迷启悟,让你无量劫以来的善根,继续开花结果吧!早证菩提。
我希望您现在姑且慢一点出家落发,您的一贯道气氛还很重,脸部一副邪气的,一贯道入久了,自然面孔会显露邪邪的,一看就知道是老道亲,别无争议。』
一贯道的仁者说:『师父你怎么知道我是一贯的?』
我说:『怎么会不知道,由您的说话、行动、以及您的一副邪邪的脸,当下已经告诉了我。』
一贯道的仁者说:『师父我现在可以出家吗?』
我说:『先把你的思想净化,净化之后再出家!不然的话,现在马上为您落发,口里还讲三教合一,五教同源,三期末劫,那还得了!
出了家,身穿如来袈裟,吃如来饭,说的尽是破坏如来正法,你有过失,我也有罪过!您说是吗?』
一贯道的仁者说:『那么何时方能剃度呢?』
我说:『快很快,慢很慢,须要看您,是否净化一贯道的思想没有?一旦净化了,即刻就可剃度;如果拖延下去,还未净化,如是累生累劫,亦不得听许出家,所以说,快慢在一心念,改与不改而已!』
一贯道仁者说:『相信很快即能如师父所愿!』
我说:『祝您成功!一切如愿!』
一贯道的仁者,法喜充满的,告退而去。
接着再说,算命占相吉凶祸福,仰观星宿,主张宿命论,定命论,紫微斗,推步盈虚,历数算计,八字出生年月日,为人算命,为人看风水,为人看地理吉凶好坏,这一切皆与佛法所不相应,与修行扯不上关系,与生死无关,与开悟本性了无痛痒!皆为邪命,为佛所不听许。
在世俗之时,所学的这一套邪命论,应该提起勇气与魄力,把所学的这套世俗知见之学术丢弃,拋到太平洋去,从今日后,誓愿断除世俗邪命,依如来正法而行,为证悟诸法实相而精进,若能如此而为,则可听许出家落发,何以故?能依如来戒律为师,可得证悟圣道故,是名真佛子。
佛遗教经云:『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这几句话说得很庄严,佛很郑重其事的,说明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我佛门弟子,能持净戒,则能有善法;将过去邪知邪见的思想观念全部丢弃,唯有丢弃过去的邪知邪见,方能入佛知见;入佛知见,方能证悟实相本体。
能够丢弃过去的邪见,而入佛知见,就是脚踏实地的持净戒;即能证悟实相本体,因而得以大解脱,大自在,三明(梵语tri-vidya)六通(梵语sadabhijnah)成就,当下就是成就善法功德。
相反的一面,若不将过去邪知邪见的思想摒弃,就是无持净戒;永远无法入佛知见,当下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因此,我们说,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十者五逆罪不听出家:在俗之时,曾经犯了五逆罪的人,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何等为五逆罪呢?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五逆罪:
一者杀父。
二者杀母。
三者杀阿罗汉。
四者出佛身血。
五者破和合僧。
一者杀父、二者杀母:
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德,其恩惠同天地,当儿女者,应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是比丘二百五十戒也。
三者杀阿罗汉:
阿罗汉(ARHAT)为梵语,有三种义理:
一者应供:
阿罗汉已到无学的果位,堪受人天供养,众生恭敬供养,可得无量福报。
二者杀贼:
阿罗汉已经断了见思二惑,无有一切烦恼,断尽烦恼恶贼,故名为杀贼。
三者无生:
阿罗汉已经证悟真空道理,也就是证入涅槃的境界,不再受生三界,故名无生。若因此而杀害阿罗汉,即犯逆罪。
律藏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
四者出佛身血:
佛(BUDDHA)为梵语,佛陀的简称,译华文为觉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
佛是六道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何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石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出血,以此因缘,死后堕地狱。』
五者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律藏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
出家必须具备那些条件,依据戒律列举十点,供给大家共参,若有心欲得出家,看过之后,就大略能明白自己的条件,够不够出家标准,假使能够合乎标准者,此人福报是很大的,无量劫以来已曾在三宝门中有种下菩提圣因,今生此世方有出家成熟的条件。
有些人合乎这些条件,但是没有勇气与魄力跳出火宅;有的人勇气足够,但是家里有老婆、有丈夫、有儿女、有公婆、有眷属、有财产、有事业、还有累赘所牵缠,业缘层层无尽,这一连串的钩锁,让你痛若而呻吟,也让你喘不过气来,这叫做业力因缘果报,终无解脱之时。
有些人已深入佛法,正见佛法,一股强而有力的菩提善根,很羡慕出家人,很向往出家修行的这一条路,但是身不由己,被家所困,心热如火,想要急速冲出来,把头向后转一看,家里有妻儿,一堆的眷属,此时此刻,心都凉了一大半,但是出家的念头,亦然耿耿于怀,从未间断,等到有机缘成熟,便得出家,这种情况称为,心已出家身未出家。
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曾经有三次到佛寺想要出家,三次都被其夫人牵回去,梁武帝欲得出家却出家不成,这就是出家的福报不足所致。
一个人想要出家而无障碍,能随心如愿出家,此人福报不可思议,世所稀有,乃值得赞叹,值得嘉许!已于无量劫所种善根,是故,今生此世,周遭环境,无障无碍,因而能如愿得以出家。
欢迎大家保存此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