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谈谈后浪吧
谈谈后浪吧
昨天发了两句以为会掉粉的话,结果居然还涨了一个粉。何老师(不是何冰,我老婆何老师,真是多此一举的解释啊)说我洋洋得意,有点,毕竟粉丝虽少,但都是铁粉,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于是我变本加厉,敷衍成文。聊聊《后浪》吧。虽然我的生活也不是很如意,虽然我也警惕一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虽然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代沟和矛盾,嗐,谁不明白呢,但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是高兴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视频中的这种生活,不错哦,视频抓了个“后浪不错哦”的角度,说“前浪应该尊重后浪”,是一种弥合代际问题的努力,我看完觉得不错哦~然后开始看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我没看很多,简单梳理下我看到的,主要是:1,大多数人过不起这样的生活;2,我过得很辛苦,我看到这个很反感;3,B站靠这个赚钱,谄媚资本;4,《后浪》赞美的是消费主义的小资生活,“扛着红旗反红旗”;5,诸如“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真正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这种修辞,是在堵别人的嘴;6,真正的“后浪”的声音,应该来自那些虽然辛苦,但努力生活的人,很多文章以一位快递小哥受访的截图为例,认为这样的声音才是真实并且有力量的。先说结论:到目前为止,我只认可最后一个观点。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有机会可以一起讨论,看看会不会促进彼此的观点有所增益。一个一个说吧。一,大多数人过不起这种生活。这个论点我觉得本身没毛病,有些文章还计算了视频中跳伞啊买数码设备啊这些加在一起需要41万,这也是一个很务实的思路。但里面有个基本逻辑我吃不透。我小的时候吧,还是看过一些诸如名人名言啊,人物传记啊,甚至中华英雄小故事啊这种书。陈胜吴广、岳飞、李时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路扫下来,从来没人跟我提过,“这些书在洗脑啊!这些人加在一起,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人类社会还没人能同时做到这些人做到的所有的事,他们的生活你过不了,这些书不是你该看的”,对,没人跟我提过这种观点,不然我应该记得我肯定直接骂这个人了:我们树立目标和榜样,不是我们已经做到了,那还树立啥啊,也不是因为我们一定能做到,我小时候还看超级赛亚人呢,而是因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坚持一件事情,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因为相信,这样做是对的。至于说《后浪》是不是在讲,所有人都过上了视频中的生活,我觉得这个讨论就有点扣帽子了。没人有必要有勇气,去说自己在概括所有人的生活,《后浪》说的是有这种生活,我们也是基于它肯定只能提供一个角度,才会来讨论它。你不能树立一个不存在的假想敌,非说人家是在以偏概全,然后指责它以偏概全吧?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呢?当然,如果你说,“为什么选这些少部分人的生活,不选大部分人的生活”,好的,我觉得这就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题眼,应该是在“为什么”上,而不是天然的认为,我们就该讲“大部分人”。“大部分人”并不天然正确,讲清楚“为什么”,这个话题才有效。所以我觉得反对的声音里的第一点,其实是拿“大部分人”当道德高地,当幌子,讲不出来什么的。二,我过得很辛苦,我看到这个很反感。这个点其实我不想聊,但还是展开来骂一骂吧。你要求别人共情你,但你拒绝看公共议题中的你不喜欢的方面;你觉得自己过得不好,于是你见不得聊社会生活中的好;你没有讨论自己的生活中到底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社会的责任,二十一世纪的青年用“定体问”思路的低配版直接感性的拒绝思考;你其实特别想过得好只是求不得于是连到底什么叫公平都不管了反正过得好的肯定是既得利益者,那么等到你过得好了你也必然觉得这全是你个人努力到时候你会更瞧不起那些和曾经的你一样过得不好的人……不说了,收个尾吧:谁不辛苦呢?我认为辛苦值得尊重,但本身不好直接作为话题。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是生存,生存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辛苦从来都是人生而为人必须承受的。如果你认为你承受的辛苦,是额外的,那么接下来,为什么有额外的辛苦,怎么解决问题,什么问题是个人的,什么问题是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和应对的,这些才是应该聊的。都不聊?全世界你最可怜?对,全世界你最可怜。我知道我有点偏激了,但我没办法。谁不在努力呢?谁不可怜呢?往大了说,人类本身就是很可悲的物种。不以沟通为目的,只讲自己的可怜,有什么意思。三,B站靠这个赚钱,谄媚资本。想赚钱不是原罪。怎么谄媚资本的,这是关键。因为发了视频,这个视频前浪喜欢,所以B站股票涨了,这里面的操作,哪一步体现出了需要被diss的恶?一个年轻人觉得有趣的网站,官方搞出中老年人喜欢的视频,有很大的问题?官方必须永远锁定用户,只做年轻人喜欢的事,才是忠诚?如果B站趁机改变了准入机制,改变了收费机制,甚至改变了整个网站的运作逻辑,那可以叫谄媚资本。世界上当然不存在包容一切的网站,但一个号称年轻人聚集的网站,这么敏感于一个对“前浪”友善的视频,多少有点被害妄想的阴谋论调调,“年轻人”在这个意义上也暴露了内部的局限和分裂。蹭热点的公号跳出来说没对用户进行什么资本操作的B站在谄媚资本,很多人就盯着结果而非因果骂B站,忘记了这波真正收益的其实是公号,这和《让子弹飞》里胡万说六子多吃了一碗粉,有什么区别?要不是我不愿意在公号里说脏话,我真想问下,你给我解释解释xxx什么叫xxx惊喜?!你要说,有了今天,就有明天,行呗,为你的时间感鼓掌。四,消费主义的小资生活问题。这个要不是扣帽子,我不知道什么是扣帽子了。认为学习外语付费是需要被抵制的消费,掏腰包去旅行是小资的生活,体验各种娱乐项目背离了我们的价值观……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认为我们的价值观倡导的是禁欲?没道理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又不是靠一动不动的静止实现的。是认为只要花钱就是消费就要被抵制?我可以理解目下的这些项目开销大还不够普及带来的困境,可因此才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慢慢实现普惠啊,不是免费的所以大家都别去了这样才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都不能这么翻译吧?更进一步,反“消费主义”我可以理解,但没必要因此反消费吧?《后浪》展现的本就不是必要的生活基本面,而是可以畅想的一种好的生活,如果认为它不足以作为理想生活的图式,可以讨论换一种,但目下的扣帽子的操作,等于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并没有一个参照坐标,也没有一个更好的范式,无论是理念的还是现实的。因此,在所有观点中,我认为这一派观点,不管是无知还是恶意,都是最需要警惕的。因为它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语境,强行拔高问题,开始进行立场上的党同伐异,并且使用的,不是适合用在讨论空间的理论工具。这一派不单掣肘了讨论空间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污名化了他们使用的理论工具本来的价值。如果说真的有“扛着红旗反红旗”,我认为这一派的观点最像他们所说的样子。五,不当的修辞,是在堵别人的嘴。这个问题的讨论,我想谈两点。首先,很多文章开篇就谈《后浪》是在对话“前浪”,以此直接推论,说《后浪》不在乎真正的“后浪”。这个推论有问题,前面说过了,这里要说的是,这些文章要读者相信自己想要的推论的时候,还记得视频是在跟前浪的对话,等到了“否定”和“赞美”的话题,就忘了前面说过什么,非讲这是在堵后浪的嘴。实话说,让何冰老师作为演讲者,我一开始就认这个视频是中老年在劝中老年。所以“不要否定要去赞美”的话,我觉得从何冰老师嘴里说出来,劝其他中老年人,一点儿毛病没有。你非要置换语境和受众,那我没办法。我只能认为是你的再创作。不过另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值得忧虑。我们在《后浪》的讨论中,有很多字斟句酌的较真,在我看来,是对“福报”一类话题的滞后的报复性的发泄,是有迁怒的成分的。这说明我们看不惯很多言论,并且这种看不惯在累积,因为现实中的问题在累积。舆论是风向标,也只能是风向标。背后的现实问题需要重视。资本家赚了钱还要卖乖,开开心心自说自话,也不管我们爱不爱听,我们只能生闷气,这是畸形的。《后浪》在这样的一个结构里必然遭殃,也说明了我们的不敢言而敢怒,可还不够,因为我们的怒还只能是迁怒,并且我们表达怒的条理,还不足以使之有足够的力量。我当然不是在苛求怒还要有条理,但我是真的希望我们的怒能在条理中,越来越有影响力,并可以作为改进问题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惟其如此,才不会觉得自己能被一两句话堵住嘴,甚至就算有人想堵,你也能发声,并且有用。六,真正的“后浪”的声音。聊到这儿,我想说说“历史”的问题。我母亲小的时候,是在村里和姐妹们找鸡蛋的小姑娘。读书的时候,村里没有英语老师,我们是蒙古族,日语发音比较好学,就只好自学日语。读完大学,因为定向限制,只好孤身一人到了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最初当老师的那些年,身边的朋友除了稳定工作,就只能独自下海经商,说是时代浪潮,但其实选择的空间不大。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有了我这样一个孩子。我还记得家里有过条件不好的时期。这就是真实的,曾经的,因为受限于现实生活而没有选择的时代。它为什么存在过,这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无视那真实存在过的时代,然后说中老年凭什么说我们拥有我们根本不曾有过的自由。事实是,比起他们的没有,我们的确拥有更多。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但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困难,而连老一辈基于自己的经验跟我们分享的想法,都听不进半句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自己不懂的,那这就是背叛历史,背叛我们自己。所以基于此,我想说,我认可我前面提到的六种观点中的第六种。因为在那位小哥身上,我看到了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的最真实的困境和最坚实的力量。他所代表的,才是最应该被倾听的后浪。《后浪》的确做得还不够好。我只能说还不够好。我期待一个更好的窗口,我们能更多的听到我们的同辈中,更真实更有力量的声音。TA们敢于正视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历史位置,不自怨自艾,不期待空中楼阁,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为社会的改进而努力,做有能力的好人,不放弃原则,不放弃进步。这与TA们的工种、TA们的收入、TA们的性别,TA们的长相,都没有关系。我们就是TA们。以上。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