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为什么我们爱的这么累
为什么我们爱的这么累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跟我回家,别再四处流浪。
拾光一束
Goodnight
-Music-
音乐/错的人-萧亚轩
图片/网络
节选自豆瓣/作者:兰戚
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时的一句玩笑,也可能是天雷勾地火的一眼万年;有些人通过冷漠得像面试的相亲认识,也有人冤家路窄不打不相识……爱情可能会有一千种开始的模样,但结束的征兆,永远是“好累啊,还是一个人过比较轻松”之类无法言说的感慨。在感情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原本只是小小一点的不愉快,都会被我们无限的放大,最后进化成一只张牙舞爪的怪物,左手猜疑右手嫉妒、愤怒的责备是利齿、冷漠的逃避是盔甲。互相伤害又苦苦哀求,几轮拉锯战后精疲力尽两败俱伤,只留下深深地疲惫——哪怕已经从失恋的伤痛中走出来,我们依然“累觉不爱”。在前两篇文章中,我试着解读了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对爱情的理解:一种艺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磨炼技艺;也试着分析了当代社会恋爱困难、爱情缺失的原因:个人心理问题和消费主义共同作用的后果。我和弗洛姆持相似观点,即,资本主义与消费主义当道的现代社会,爱情变得越来越稀缺,最终可能会消亡。但对孤独的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对爱情的向往也是刻在骨子里的,虽然一次次受伤,但内心深处总有个角落,藏着对相濡以沫的爱人、对白头偕老的爱情的向往——哪怕这看起来很老派、一点也不酷,我也要大声说出来,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弗洛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爱的艺术》最后一章中,弗洛姆提到关于爱情的实践的问题。不过,如果你想寻找“怎样谈一段不分手的恋爱?”之类的问题的答案,弗洛姆要令你失望了。不倒的flag先立在这里: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既然爱是一门艺术,类似绘画、音乐、木匠、医生,那掌握其他技艺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掌握“爱的艺术”的先决条件。那么,身处各行各业金字塔顶端的大师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弗洛姆总结了四点,分别是:纪律、集中、耐心、兴趣。我认为将它们的顺序颠倒一下更方便理解:兴趣是入门的基础;集中和耐心是掌握技术的必备条件;而纪律,或者说“自律”,则是集中与耐心之后的更高的一层境界。而且,精通一门技艺还需要大量的看上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其他知识作为基础,大师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师需要“把一生献给这门艺术”。因此,想掌握“爱的艺术”,便需要在生活的每个阶段练习和培养自己的“纪律、集中与耐心”。兴趣不消说,对“爱情”没有兴趣的肥宅们,拥有无数可以替代爱情的快乐源泉,自然也不会看我这篇文章。我在此就默认大家对爱情都是有兴趣、想拥有的,来说说为何“纪律”、“集中”、“耐心”是掌握“爱的艺术”的先决条件。-弗洛姆在书中说:我们的全部文化似乎都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并反对培养集中的能力。原因大家都能猜到,自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那些年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些年没有跳动的屏幕、没有向上滑动无限更新的短视频、没有两周上新一次的快时尚、更没有把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当做兵家必争之地的精明商人。人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人和事物上,包括身边的爱人,也包括自己。在渔猎农耕的空余时间里,没有太多的事,就毫不做作地看云看雨看花看树看风看月看星星,“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看孩子们长大,“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看心仪的女子,“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细致而集中的观察能让感知力变得敏锐,进而可以发展出深邃细腻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敏锐的感知力未必就能带来爱情或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但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却少不了敏锐的感知力。顾城有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如果没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是体会不到这种美好的。如今,我们从一个屏幕跳到另一个屏幕,从一个段子换到另一个段子、从一个冷知识看到另一个冷知识的时候,我们的空闲时间被杀死了、孤独感暂时退居二线、还会获得“我掌握xxx了”的错觉式满足感。最主要的是,不知不觉被洗脑了——这里的洗脑不止是被灌输某个价值观或意识形态,还包括“集中精力”这一能力的剥夺——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更影响我们感知情绪的能力。《马男波杰克》中,戴安和波杰克的惺惺相惜显得更像爱情:在遇到爱情的时候,朦胧的心跳伴随着期待、惶惑与不安;在有矛盾的时候,又生气又委屈还有三分期待对方让步和哄一哄;在热恋后的平稳阶段,宁静祥和的安全感;在感情遇到危机的时候,失望、愤怒、不甘和犹豫……亲密关系中有太多微妙的感觉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然而,在信息过剩的当下,已经容不得你有空余的时间精力去伤春悲秋或者与爱人沟通你的喜悦与悲伤。娱乐太多、狂欢太多、诱惑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大多数能被称得上是“爱情”的感觉又过于清淡脆弱,久而久之,我们离爱情越来越远。想象一下,你和刚刚确定恋爱关系的女友出去约会,你们吃完晚饭、看了电影、还在外滩散了好久的步。你们很开心,不停地说话,但在突然安静的时候,还会有点尴尬。最后,你们累了,准备各回各家,你送女友上了地铁,然后你也上车,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想和女友说今天很开心,却不由自主地打开了王者荣耀。或者某天晚上你和你老婆收拾好后并肩躺在床上,电视开着,某个综艺的主持人正在夸张地尖叫,陪着聒噪的背景乐。你瞥了两眼觉得很无聊,便打开知乎看某行业大V新写的分析文章,抖机灵的文风很对你的胃口,你很快看入了迷。你老婆在旁边摸着身体乳,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你抱怨新来的实习生如何不顶用脾气还特别大,然而你一句话都没听进去。老婆察觉到你走神了,大声质问你:你有没有在听我讲话?啊?你手一抖,回过神,你刚刚说什么了?你问。却看到你老婆正盯着电视看得聚精会神,并和嘉宾一起爆发出嘹亮的欢笑声。你摇摇头,又举起手机,却找不到被打断之前看的位置。你退出文章重新打开,没事,你的手机的记忆力,比你好。如果你仔细打量地铁或公交里,抱着手机点点点的人们,你会发现,他们在马不停蹄地汲取信息,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有种说不出来的空洞。手机真的有那么好玩吗?热点新闻非看不可吗?也不尽然,我们点开手机,或许只是强迫症发作,想把恼人的小红点全部消灭而已——只不过看着看着就离不开它了。-豆瓣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友邻们就是我的灵感缪斯。【没错,我又要引用前阵子友邻们的热议话题了。某友邻转了一个截图,大意是女性总是问“我重要游戏重要,游戏有什么好玩的?”抖机灵的回答是“游戏是上千人团队耗资数亿刀乐历时数年开发出来的,当然比20多岁女生贫瘠的人生和无趣的灵魂好玩。”将这一观点从游戏推广到其他的文化工业产品,就能揭示了一个很残酷的真相:媒体为我们设置每天的议事日程,我们越来越依赖媒体提供的资讯和信息,最终,我们默认,媒体所提供的内容要比真实的生活“有趣”。段子不会拯救你的无趣,段子只会让你更无趣一开始,我们可能是因为焦虑、因为好奇、因为确实需要,而饥不择食地汲取各种“知识”和“资讯”,却被披着“知识”与“资讯”外衣的资本绑的严严实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然后我们就被网红大Vkol身体力行着先有趣带动后有趣,手机不离手,段子不离口,抖机灵的土味情话一句接一句,抖音快手老铁双击,从吴亦凡到米兔,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我们起早贪黑地辛勤耕耘在各个网站论坛APP上,就像我们的父辈耕耘在辽阔的黑土地上——不过父辈们收获的是粮食,我们只收获了兴奋、热情、快乐、感慨、愤怒、激动等阈值越来越高情绪,还有一种“认为自己在思考”的错觉。最后,我们像机器人一样,睡觉前刷一轮微博豆瓣朋友圈、起床后刷一轮微博豆瓣朋友圈、拉屎刷一轮、吃饭再刷一轮。太多的情侣在日复一日的相处过程中,用刷手机打游戏代替了morningkiss和睡前拥抱,有爱情又能怎样?最后还是败给了电子情敌。-今晚想发起一个情感类的互动话题:“你是在什么时刻决定放弃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论区等你。不爱了也没有关系,当中有爱过就好了
请像结婚时那样,离婚也好好说服我
读不懂空气也没关系
这些人秀恩爱的方式让人无法嫉妒
总有人和你一样为了同一句台词哭泣
傅园慧对不起谁了呢?
“前半生的黑暗,后半生的孤独”
你只看到了双宋离婚,却看不到“无过错离婚”
你曾被朋友某句不经意的话击溃吗?
为了陪你高考,我花光了今年所有的“虚情假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