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高考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

高考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



高招跨省支援惹争议,教育部负责人回应称,安排协作计划,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并确保各省份年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

这几天,江苏、湖北地区的部分考生家长发起“减招抗议”,呼吁教育公平。事情的起因源于教育部和发改委公布的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

方案显示,为平衡教育资源,包括江苏、湖北等在内的基础教育大省,将向中西部基础教育薄弱省份调出共计16万个高考招生名额,其中湖北省将调出4万名生源支援中西部地区,江苏省也将被调出3.8万人。

公众质疑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的京津沪地区为何不承担多数名额,反而让升学压力较大的江苏、湖北来“扶贫”?

不患寡而患不均

事实上,从这次”减招抗议“来看,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家长,都在提倡一种公平。

只不过,教育部门追求的是地区公平,目的是缩短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差距,促进教育落后地区考生的积极性。

而家长们追求考试公平,认为同样的寒窗苦读,凭什么要把名额让出去?

应该说,两者的目的性上都有道理。但教育部门的决策却造就了另一种“不公平”,促动了家长们敏感的神经。

江苏、湖北在回应此次“减招事件”称,调出的名额不会影响到当地学生录取率和招生规模,甚至比往年还高。

支持薄弱地区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没什么。更何况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与自然资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正让家长们反对的是长期以来高考录取比例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据悉,高校在不同地区招生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招生计划分配上,投放给个别省(市)的大学学额(特别是名牌大学)太高,而另一些考生大省却投放不足。

对于掌握国内绝大多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部属高校,在一些省份招生名额与考生人数比例远高于其他省份。

先来看几个数据:

从全国各省、名校分布排名来看,北京28所,江苏11所,上海10所,湖北7所,天津4所,重庆2所,河南1所。

在一本录取率方面,北京24.13%、天津23.39%、上海20%,湖北14.4%,重庆11.57%,江苏9.6%,河南8.2%。

在考名校难度系数方面,河南67,江苏48,湖北40,重庆39,天津13,上海9,北京8。

年高考报名人数:河南77.2万,江苏39.29万,湖北36.84万,重庆25.55万,北京6.8万,天津约6.2万,上海5.1万。

可以看到,相对于江苏、湖北,重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与天津地区考生上名校的比例与机会高得多,其中河南考生想上名校最为艰难。

这样的局面很难让大家不产生高考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心理。

公平的蛋糕

评论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大底线,也是保证社会底层上升通道的最后坚守。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贫穷、对现实有多么不满,看到了多少不公,只要通过人人平等的教育高考还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那么他对生活就总还充满希望并生出奋斗的动力,保持内心的安定。

正因为此,虽然人们都知道统考统招带来的很多弊端,但主流民意却不愿意改变高考,因为即使高考有种种看得见的弊端,也是公平地承受弊端。高考公平是人心的稳定器,切不可动这块公平的蛋糕。

这次江苏、湖北的家长之所以上街抗议,就是因为主管教育部门没有和家长做好沟通,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简单采用”切分蛋糕“的做法调控生源减少差距,家长们肯定不干。

要真正让欠发达地区的学子分享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缩小各地差距。不仅要保证”切蛋糕“的公平公正,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做大蛋糕。

随着全球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新一轮转移的到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支撑,而优质高等教育的普及是孵化人才的关键。

相比行政划拨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方式,由教育部和中西部省市共同多建设几所重点大学,提高区域教育水平无疑是缩小差距、促进地区发展的治本之道。

南北榜案

科举统考,说来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是平等取士,其实不然,别说按省分配录取比例,离一碗水端平远甚,即或所有试卷调到京城,统一阅卷,统一划线,统一录取,也好像从没做到过公开公平公正,明朝南北榜就是典型例证。

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是会试发榜日。

这一日,皇榜刚一悬出,群情立即哗然。榜上共录取五十二名贡士,从第一名的宋琮到最后一名刘子信,无一不是江南的考生,北方举子统统落选。

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这更加深了北方举子的不满。

他们认为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副主考官白信蹈因自己是南方人,就袒护南方人而压制北方才子。

群情激奋的考生,用泥团将高悬的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浩浩荡荡地向礼部闯去。一时间,南京城里糊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揭帖。朱元璋接到礼部奏报,震怒异常,亲自查问主考官刘三吾。刘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才学名满江南,是位老翰林,且被朱元璋委以东宫太子老师这一重任。

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北方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民不聊生,文化受到极大摧残,历数十年来,北方举子文章远不如南方举子,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北同榜,必然也会出现南优北劣的局面。”

朱元璋听后却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刘三吾赶出皇城,也将副主考官白信蹈停职罢官,并亲自找到翰林院侍讲张信,让他主持复查。

经过二十多天的锁院查卷后,张信向朱元璋禀告复查结果:“臣已认真查核,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最末一名的刘自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而且以文章定优劣,以才华定名份,是国家的一贯制度。现在北方人的试卷仅能列为第五十三名,但名额有限,不能重新更动。”

朱元璋听后则认为是张信故意把成绩差的试卷拿给他看,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刘三吾等人的案情。

刑部先将刘三吾、张信、白信蹈等统统入狱,严刑逼供,但毫无结果,于是又抓了三方的家人几百,在严刑逼供下终于造出了一个六百多人徇私舞弊的证词,上报朱元璋。

朱元璋朱笔一挥,批道: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刑充军,所选贡士全部罢黜,其中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也以行贿的嫌疑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数百人。

这年的四月底,将这二十多位考官绑赴刑场执法。

于五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六十一名贡士,第一名是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六十一名贡士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黄榜张出,北方举子欢呼雀跃,举国公案至此了结。

其实,在北宋,南北榜就搞得很厉害。

北宋名臣寇准,陕西渭南人,正宗北方人士,当过宰相,当过主考,是个在历史上很正面的人物,但他主考科举,特别不公正,明目张胆地搞地域歧视。

有年,他担任主考,江西萧贯脱颖而出,高居榜首,寇准很不爽,“南人下国,不宜冠多士。”硬是把萧贯的状元拿掉,把山东平度人蔡齐升为第一。

这般事情,按说是应该暗箱操作的,但寇准公开宣扬,逢人就说:我又为中原夺得了一个状元;词人晏殊,也是江西人,有神童之誉,14岁参加高考,是个少年大学生,宋真宗对他爱赏有加,特擢其为“同进士”,寇准极力反对,理由很不靠谱,只是一条,晏殊是“江外人”,也就是他不是北方人,就是王朝的“外人”。

寇准如此公开任人不唯贤,而唯地,其来有自,北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是北宋地域歧视的始作俑者,据说他在宰相堂,曾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将斯语刻在宰相办公所在地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子孙遵守。

宋朝一直喜欢搞山头,拉宗派,动辄朋党,赵匡胤难辞其咎。

到了宋真宗,地域观念有所淡薄,宋真宗准备提拔江西人王钦若为相,遭到北方官僚代表人物王旦反对,王旦搬出了老祖宗赵匡胤的那碑刻之语,就这一句话,打消了宋真宗的任命,直到王旦作古,王钦若才如愿以偿,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椅子上,王旦一句话,迟了他十年做宰相。

王旦与王钦若,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但地域利益,高于庙宇同宗,可见当时南北榜搞得有多厉害。

资料

中国经济网、人民网、网络等

聚焦重庆政经资讯,在这里读懂重庆!社长私人

觉得不错,请点赞↓↓↓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ystl/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