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寡趣病因 > 说说小米那些事儿
说说小米那些事儿
说到小米
你是不是首先想到了它?
NO!NO!NO!
今天说的小米
比雷老板名气大多了
看到了没?
雷军也离不开它——小米
20世纪70年代,武安磁山村民在兴修水利开渠挖土时,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遗址”。遗址贮存的人工培育的粟,距今已有多年,为世界最早。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农学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遂在“磁山文化遗址”镌立“粟发祥地”碑,以示纪念。
古人对未知事物喜欢用神话或传说去描绘,粟的发明同样也被赋予美丽的神话。晋朝王嘉《拾遗记》中记载:“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炎帝即神农氏,传说是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这种神话虽近荒诞,却并非空穴来风,至少透出这样的信息:粟的发明归功于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炎帝,正说明这一成果的伟大,炎帝作为原始部落首领的代表,又折射出这项发明并非指某人,而是指一个群体。可以推想,从类粟的野草到人工粟的培育成功,肯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初始,磁山先民中的有心人,在采集植物种子时,偶见粒颗大者,带回住地,除食用外,剩余撒种在地,年复一年,劣中选优,多年实验,终获成功。武安磁山先民从而成为这一群体的最早发明者。
粟的家族繁多,人丁兴旺。《尔雅》记载有黍、稷、芑、秬、秫、粱等。以颜色区分,有红、黄、白、紫、黑等色,故俗称“谷有五彩”。从性质区分,有黏与不黏之分,黏的称糯粟,不黏的称粳粟。从知名度区分,今知名品牌有山西沁县黄小米、河北桃花小米、山东章丘龙山小米、山东金乡小米等。谷壳色浅皮薄者,出米率高,米质好。而谷壳色深皮厚者,出米率低,米质差。
粟有秘密,知者甚少。谷子专家称,一个谷穗能开花一万朵,在农作物中称奇,在植物界罕见,城里人从未听说,谷农恐怕也未必见过。因为谷子开花从不在白天,而是在后半夜,天将黎明时,谷花就已经开败了。比昙花更神秘,更短暂。
谷花在夜间开放,并非羞于见人,或生性自闭。究其原因,也许是花蕊微小,经不起强光曝晒之故吧。
粟以载文,多成典故。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的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的是,汉文帝刘恒与弟刘长“尺布斗粟”,兄弟不容的故事;
《晋书·陶潜传》记载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的是,发生在邯郸“黄粱美梦”的故事。
粟以载诗,亦成名句。
《诗经·国风·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诗经·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陶潜《桃花源诗》:“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唐代李绅的《悯农》诗两首,世人多耳熟能吟: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代文献中对粟的诸多记载,说明了粟在国家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正如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所言:“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粟之为药,见于《本草》。
李时珍将粟归入《本草纲目·稷粟类》,并说,粟“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李时珍对粟的功效,强调的不仅是治病,同时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这种见解,可谓是中国古人的一大智慧,道出了中医的独门秘藉——食疗。武安人以粟养生,妇女“坐月子”,必备营养品;普通人居家或在外,喜喝米粥,以防“上火”。那金黄的米油,飘溢的米香,确能让武安人赏心悦目,大开食欲。
粟的品格,抗干早,耐贪瘠,是粮中硬汉。
小时候,在谷苗地薅草间苗,观察小小谷苗以微弱之躯竟能将干旱板结的土块硬是顶起,破土而出,那顽强的生存欲望,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倔强性格,令人油然起敬。联想到粟米养育起来的武安人,其性格形成或为个中原因?
如今,武安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小米之乡”,武安小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优质谷子种植面积已达几十万亩。祝愿家乡的小米年年丰收,保佑民众健康,飘香天南海北!
什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其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具有权威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
■编辑:李英鹏 程金东 万彩霞
■编审:高树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