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寡趣病因 > 龙长吟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
龙长吟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
龙长吟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 点击上方“湖南社科”可以订阅哦!第一章引 论引 论第一节 权力运作的追寻与拷问: 中国当代官场小说论
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现代革命,给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背景、崭新的精神武器与思想动力。当代官场小说是这场革命重要的文学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在文化寻根、主旋律、现代后现代和官场小说四个流向上展开。文学的现代性、文化性和主旋律研究已经很充分,唯独官场小说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开始。本书先就中国当代官场小说的得失发表意见。
一、当代官场小说的名称与类型
所谓官场小说,是以官员为主角,以权力运作为中心,描写官场生态和官运沉浮的小说。改革开放前,很少有人将中国共产党权力机构称为“官场”。出于对党和人民政府的爱戴、尊敬,把共产党领导下的党政机关称作官场,国人感到不妥当、不习惯,把写官员和机关的小说称之为官场小说,多少有点别扭;领导、管理部门对这一文学现象和命名,也有些不适应。一些从事该文体写作的作家,便不愿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就是官场小说家。因此,“机关小说”“时政小说”“政治小说”“政坛小说”“仕途小说”等名称起而代之。然而,“机关”限于大院之内,“时政”限于当下时事政治,“政治”的概念又过于宽泛,“仕途小说”主角限于知识分子,“政坛小说”不只是官场小说,还包括官员业余创作——这些名称,总不如“官场小说”来得贴切、直率、上口。谁都知道,名称就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是对客观对象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它是理性思维而不是感性思维的产物。凡带感情色彩和思想趋向的名称,如“三面红旗”“大跃进”,只能在一个时段内有生命力。好的名称却是有意味的,可感知到实体的。概念越明确,内涵越精当,界线越清晰,涵盖的对象越明朗,这样的名称就越能感知实体,越能让人认同,以至约定俗成,难以变更。“官场小说”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专写治国理民之人事的小说类型名称。官场指官员集中的场所,它原本就是一个职场,旧时称衙门,今日称机关,是一个中性词,一切时代、国家、地区、部门的领导管理机构均可用“官场”二字指称。尽管不同时代官场的性质不同,但作为概念,“官场小说”是以题材类型为界线的文体名称,使用面很广,早就成为通用名词。
按题材归类命名是中国新小说产生以来学界对小说分类的一致做法。新文学诞生之前,梁启超年创办《新小说》刊物时,第一期的12个栏目,就是按题材类型设立的,有历史小说、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哲理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传奇等。冯沅君最先在武汉大学开设新文学课程时,也是按体裁与题材讲授。新文学课程的开山大师朱自清在北大向王瑶等学生讲“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时,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先按体裁分类,每种体裁中,又按题材分类论述作家作品。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把当时的小说创作按题材归为十一个专题叙说,最后三个专题“官僚生活的暴露”“讲史与公案”“晚清小说的末流”都与官场直接相连,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则列于“晚清小说的末流”一章中,开章便述及它。“官场”和“官场小说”一词,肇始于晚清,继而有林琴南的《官场新现形记》,此后在各类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书上频频出现。今人如果太在意甚至忌讳小说类型命名中的“官场”二字,那也太小家子气了点。
党中央、各级党政领导和学界,对当代官场小说及相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江泽民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曾亲自推荐《抉择》参评茅盾文学奖,《新华文摘》及时转发了田东照的《跑官》。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向部属推荐阅读官场小说《大清相国》,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高校文科教材《现代中国文学教程》,用一个章节论述了近30年来的中国官场小说,当代官场小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新文学的史著中。年7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京举行官商一体电视剧《青瓷》研讨会,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和仲呈祥、国家广电总局王丹彦、中国作协全委委员范咏戈、专家曾庆瑞和王伟国等出席并发言。年4月5日清明节,中纪委网站推荐56本文学作品,其中写人的四部,即《雷锋》《焦裕禄》《习仲勋传》《曾国藩》,第四部就是官场小说。各省市领导对此持稳重而积极的态度。譬如湖南省各届领导,一直把官场文学热作为正常的文学现象来看待,并重视作家这方面的成就。他们支持以写封建官场小说驰名的唐浩明连续两届担任省作协主席,把以写官场小说成名的王跃文调至省作协,任专职副主席和省文联副主席;他们支持官员写作,晋升市长作家谭仲池为省政协副主席,再委以实际主持全省文艺工作的重任。这一切,对正确评价城市化进程中的官场写作,正确看待官场小说和小说家,意义深远。无论从哪方面看,官场文学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期。诚如《青瓷》作者浮石所说的:“身为作家,我无疑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是可以产生伟大作品的时代。”
官场小说的名称没有什么不好,今天人们使用它不应该有什么禁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本真意义上的官场小说,是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王跃文的《国画》。小说以朱怀镜的命运起落为线索,围绕官、权、钱、色、事业,从政治、人性、命运、官场规则等多个方面,展开官员生活五重奏,揭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官场风波、官场风流、官场沧桑与官场无奈。《国画》的最大意义在于涵盖了官场小说五大基本特征:以权力运作为中心;官员为主人公;官、权、钱、色、业五元素俱全;重在写官场生态和官员的命运沉浮;主要的审美手段是审丑。从而开启了中国当代官场小说的创作高潮。自《国画》以后,官场小说日趋繁盛,王跃文本人则陆续有《梅次故事》《大清相国》《苍黄》《西州月》等作品问世,一直是当代中国官场小说的领军人物,年更是推出了可与年代乡土文学精品媲美的中短篇小说集《漫水》。
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学成果,当代官场小说众体齐备,内容空前繁杂。就作者而言,涉笔官场文学的,包括网络作家在内,额近千名,有文人、学者、专业作家,也有高级官员、企业家、自由撰稿人。就体裁而言,有散文、诗歌、戏剧、随笔,但主要是小说。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文学书摊上,官场小说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动真格惩治腐败的今天,官场小说的地位和作用理应受到重视。
以权力运作为中心的当代官场小说,按照权力运作的主体、方式与形态,呈现出以下三种类别:
①官运小说。官员命运是官场小说的重心,跑官、得官、升官、贬官、保官,是官场生活的连环套,也是官场小说的情节纽带。肖仁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就叫《官运》,落笔在“官运”,命意在“官风”,揭露市场经济下权力失范,导致党风、官风不正。自年到年,年过花甲的山西田东照一口气写了8个中篇《跑官》《买官》《卖官》《骗官》《D城无雪》《啼笑皆非》《恐炸症》《还乡,还乡》的“跑官系列”。此后直接写官运的作品迅速多起来,影响较大的有杨川庆的《官道》、刘震云的《官场》《官人》、刘儒的《官场女人》、玉晚池的《官场旋涡》等。通过官员在权力面前的手、眼、身、法、步,正面演绎官员升降沉浮的命运遭际,显现社会人情世相,引导读者直面现实,力求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②吏僚小说。吏僚,即古代官场中办事人员的吏和出谋划策的幕僚;吏僚小说,即写今日之具体办事人员或“智囊团”一类角色的小说。吏僚为主官出主意,办具体事,有时还代首长出面,形同首长的影子,以影子显示实体,实在是非常高明的手法。黄晓阳的《二号首长》,肖仁福的《位置》,可为代表。影子毕竟不是实体,权力不到,好多事情还是办不成的。他们用权的基本方式是“假‘天子’以令诸侯”。这类小说透过身在官场边缘却手眼通天的吏僚写官场和主官,有力地批判了官本位思想,运笔潇洒自由,兼具全局观念和问题意识,显示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
③“官场秘籍”。这是侧重于书写用权方式的一个类型,即书写官场权谋、权术、官场潜规则占很大比重的小说。真正的官场小说,作家的笔锋几乎都深入到官场的背后,具有揭秘性、操作的参照性。也只有那些久居官场、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又不染尘埃的作家的“官场秘籍”才较为纯真。这类小说的佼佼者,以生动的笔墨,批判了种种不良的官场作风和做派,在绘声绘色的描写之余,常常以白当黑,给读者留下许多再创作的空间,耐人寻味。不过并无真切体验与发现、想当然的失真失实的次品庸作也不在少数。
从官员的生存状态可划分为四种:
①权色小说。即写官员婚外情、包二奶、养小三的反腐小说。权色小说多以“色变”为突破口,实在源于生活的启示。据电视新闻报道,95%的贪官有情妇,以权渔色,权色交易,是贪官们的共同手段,也是贪官落马的导火索。官场小说中贪官与美人就像鱼和水一样,难以分离,但欲壑难填,双方常常反目,到头来身败名裂。描写这类行状最早的小说是刘恒的《白涡》,谦和、稳重、能干的知识分子周兆路,始终戴着人格面具,艳遇美丽少妇华乃倩后,经历种种尴尬,最终抽身走开而归于平静。作品批判的是某些知识分子官员虚伪的文化人格。专写权色交易的,还有汪宛夫年以后的《国色》《权色》《官色》等系列小说。这类作品网上最多,等而下之的,止不住流露出一点暗羡与欣赏来。
②官商勾结的小说。新时期的许多官员出身贫困的农村,又没经过提着脑袋干革命的血与火的洗礼,当企业家、商人需要权力运作才能获得机遇时,穷怕了的官员与想发大财的企业家、商人,自然而然纽结在一起,沆瀣一气,权钱交易。浮石的《青瓷》、付麒麟的《极品权商》、罗学知的《黑幕》、宋押司的《地产泡泡》等小说都属此类。这类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从权钱关系入手反腐败。这类小说的批判性一般呈阳性状态,唯浮石的“青红皂白”系列并不剑拔弩张,而是绵里藏针。官商小说的批判意向虽然比较表面化,但也及时地释放了普通百姓强烈的反贪要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③警示小说。即正面写官员被腐蚀,由好变坏直至犯罪的堕落过程的小说。如野莽的《贪官日记》、李春平的《奈何天》等。《奈何天》写一位非常出色的市委书记,当权力到达顶峰时,经不起各种利益诱惑而导致人生大蜕变,最终自己走向纪律检查机关。堕落官员的经历,可以鉴往知来,也可看作作家对官员的警示。
④清官小说。清官小说主要写古代官场中盖棺论定、口碑极好的官员。左宗棠有联云:“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清官的最大优点是不贪财色,清正廉明,为百姓办事、申冤。代表作有王跃文的《大清相国》等。清官小说对象是审美而不是审丑,但落脚点在于杜绝官场丑恶的发生。一般说来,清官多酷,好官多庸,能官多专,德官多懦。王跃文笔下的清廷宰辅陈廷敬却“几近完人”: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写古代清官的小说,着眼于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契合,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和广大群众对当今官员的要求,促进各级官员人民公仆意识的树立,用心良苦。
就客体对象而言,除写官员本身外,还有两种:
①外围官场小说。即写党委、政府向外的派出机构“办事处”和贴近主官的“接待处”“车队”之类的小说,如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刘春来的《办事处》、吴茂盛的《驻京办》《招生办》、彭斌的《省委车队》《县委车队》、高和的《接待处处长》等等。官场外围的官员都是主官的工具,其根本任务是打通关节,疏通关系,为地方发展与主官升迁铺平道路和提供方便。这些人员务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上”为主,上下左右前后,面面俱到,不能有半点差池。这类小说是当今关系学之形象读本,立意在于批判假公济私、因公肥私的极端个人主义,维护党性原则和国家利益。但有的因为过分注重关系,欣赏打擦边球艺术,甚至原谅那些不得已背离党性原则办事的家伙,值得警惕。
②官场后院小说。即通过官员的妻儿、子女写官场的小说。如余艳的《后院夫人》三部曲。这类小说从家庭的角度批判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裙带关系,批评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对当今权势者家族犯罪有相当的警示性。此外也写了官太太难当,带点阴柔色彩与日常生活情韵,别有一种情趣。
最后比较特殊的一种,就是准官场小说,即不着重写官场生态与官运沉浮,而是抓住社会矛盾,从官场内外的社会广角写人情世相,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时政小说。中国当代准官场小说在改革之初开始兴旺,并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改革初期涉及官场的小说,最早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等改革小说,而后是张平的《抉择》《天网》、周梅森的《国家公诉》《绝对权力》等反腐小说,再有陆天明的《苍天在上》等扶持弱势群体、为民请命的小说,还有李春平的《步步高》等重在表现官场与当下社会状态的小说,以及阎真的《沧浪之水》等仕途小说。无论是官场小说还是准官场小说,其主旨都是对执政者权力运作的追索与拷问,皆以自己的方式映照出时代某个部分的面容,潜藏着思想批判的力量。
二、当代官场小说的现实土壤、纪实品格与反腐倡廉的精神指向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从社会现实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现实生活是当代官场小说的生命之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城市化持续推进的今天,一方面,我国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以很快的速度缩小,另一方面,贪贿、腐败、奢靡之风在城市畸形文化的鼓动下,以“道德合理性”作掩护,愈演愈烈。贫富差距、人格差距、官民利益差距日益加大。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既有国家民族日新月异的整体性进步,也有难以遏止的个人堕落;既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壮举,也有卑鄙龌龊的暗箱操作;既有呕心沥血地为人民服务的大军,也有处心积虑地谋求私利的小人;既有艰难困苦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挣扎,也有灯红酒绿刺激性强烈的奢靡挥霍。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所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希望之冬……我们面前有无数机会,我们面前也一无所有。我们既可以奔向天堂,我们也可以直下地狱。”作为时代的记录员,当代官场小说家用慧眼观察社会,用心灵触摸社会,用良知呼唤社会,用感情抚慰社会,以官场为聚焦点,对时代的伟大与卑微,做出了最生动、最具体、最详细的记录。一部优秀的官场小说,就是一部丰富的社会档案,为党中央制定反腐倡廉和政治体制改革政策,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真实地记录现实,严厉地拷问现实,是当代官场小说的生命所系。开当代官场小说风气之先河的王跃文说,他所写的全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他列举了自己作品中写到的多起负面现象与人物,一桩桩、一个个,都是有原型的。王跃文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官场小说家都是这样。浮石在谈到主要写官商关系和权色关系的“青红皂白”系列(《青瓷》《红袖》《皂香》《白绫》)时说得好:“我认为小说创作首先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与还原,这种记录与还原虽被打上作者强烈的个性烙印,但相对于时政报道、市井小报、影视影像作品,反而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所以我视真实为小说魅力的第一要义。”由于现实的严峻,作家和广大读者不能不哪里能根治白癜风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