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学习讲话习大大北大五四讲话引经据

学习讲话习大大北大五四讲话引经据



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题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演讲过程中多次引经据典,彰显了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也体现了习主席个人的深厚文化烙印。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演讲中引用的经典~

讲话原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出处: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即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我们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而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更加不能骄傲自满,安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向前奋斗,才能达成真正的成功。

讲话原文: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出处:

宋·朱熹《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释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的大学,并不指的是学习,所谓“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习主席在此处引用的目的是表述一份对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期望,也就是希望国家的人民能够仁爱和睦,明德笃志。

讲话原文: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出处:

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冯道传》序言:“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释义:

“四维”说出自《管子》,为春秋时期的著名法家先驱管仲所编著。《管子》非常重视礼义伦理在治国安民中的作用,在开篇《牧民》中开宗明义,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说。而到了《冯道传》中被再次引用,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而习主席引用的原文,也来自于《冯道传》。管仲把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礼、尊敬适当的态度和行为;义、公正无私的道理或举措;廉、不贪不污及纯正高洁;耻、为不当的言行举止有羞愧之心。

讲话原文: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出处:

出自朱熹·《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释义: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应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格物致知的理论是程朱理学的经典内容,突出的治国之道是以知识修炼内涵,以内涵品行管理家庭与国家,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新时代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讲话原文:

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出处:

①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②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③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④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⑤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后由梁启超引用,形成正式的八字短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⑥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卫灵公十五》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⑦出自《论语·子路》: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⑧出自《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⑨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释义:

本段用了相当多的典故与俗语,虽然很多早已融于现代俗语中,意义也已耳熟能详,但也正有此看出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悠久传承。习主席一段话内引用如此多的通俗经典,恰好印证了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而不是另起炉灶,盲目地追求新兴起的西方价值体系。“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是无法计量的,只有传承好我们的优秀文化,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讲话原文: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出处: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

长在石缝间的竹子,无论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同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要咬定青山,坚持信仰,植根历史与现实,坚定我们的发展道路,就像坚强挺拔的石竹一样。

讲话原文:

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出处: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释义: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学习方法,学习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源泉,而对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才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是未来撑起祖国的栋梁,只有在大学期间博览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与发展,未来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习主席这里引用的《诫子书》既是告诫,也是期望。意在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讲话原文:

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出处:

出自《周易·益象》:“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释义:

“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好好学习,有过错就尽快改正”。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实际上要应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是十分困难的,成大事者固然伟大,但是,只有先都做好身边的小事,知错能改,善于自律自省,整个社会才能有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讲话原文:

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释义:

“即使淘沙时要淘洗千遍万遍,但是只有吹尽了沙石才能得到金子”。没有什么回报不需要付出,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社会上总有不公,人生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始终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一定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回报。

讲话原文: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出处:

出自《中庸·第十二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释义: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学问学问,学而要问,问而要思,这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现代的年轻人,浮躁之风盛行,不善于询问思考。只求了解现有的结果,如此“学问”只有学而没有问,只有将每一件小事,每一项知识的疑问解决,才是真正的学透了,只有真正学透了,才能称得上有真正的学问。

听完习大大的讲话,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才了解小学、中学都白上了吧!那小伙伴们还不快去补习一下!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湖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hbyx/1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