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用一张图,让孩子轻松打败拖延症nbsp
用一张图,让孩子轻松打败拖延症nbsp
鹿妈有话说
但凡时间职场大咖,
无一例外的都是时间管理高手、效率高手和自我约束高手,
然而这些人并不是天生就是这样的高手和做事方式,
每一个拖延症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无解的惰性,
孩子学会了这个就知道如何把治理拖延症了!
如何利用这张神奇图来帮助孩子打败拖延症?
1、分析原因
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拖延症,这里举例运用的是圆形图(CircleMap)。把想要分析的主题放在最中间,如拖延症,然后把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写在外面的圆环上,能让孩子快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
来自深圳的10岁半的Hannah
就自己的拖延症画了圆圈图
▼
还有像下方这样的流程图其实也比较直观,如果职场人士熟悉思维导图的话,看到这个应该会感到比较亲切。
▼
还有树图,也同样有效
来自辽宁沈阳的10岁半的Summer就画了树状图
▼
2、针对自己的弱点,逐个击破
如果利用上述的方法,孩子清晰的知道了造成自己拖延症的原因,再在进行逐个击破就非常有针对性了
▼
所谓发现问题其实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当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的一些问题后就需要找到相应的方法。
这里提供的方法就是做一个24小时候规划表,这样能清晰的让孩子清晰的观察到自己的时间去哪里了。
▼
(24小时时间管理模板)
来自上海的8岁半的洪田韵
▼
也可以做成时间盘状,比如来自福建福州的12岁半黄若珊就用画图代替列表,其实效果是一样的:
▼
3、按照优先法则将任务列表
观察完自己花时间的规律后,就可以开始改造24小时了,也就是制作最符合我们需求的TO-DO-LIST(待做事项),它的优先级顺序是,必须马上做>必须做,但可以晚一点>可做可不做。
比如下面这张图里,前面打了×号的事项,就是我们判断之后,觉得价值不高、相对次要的事情。
▼
比如下面这张图,把筛选过后的所有事项作了先后排列。
▼
来自郑州的10岁半的张宸睿,把可做可不做的所有事情筛选出去之后,将剩下来的所有时间又做了再分配:
▼
来自上海的8岁半的洪田韵做的优先级树图
▼
来自上海的6岁半朱禹豪,把时间改造前后各一周的效率做了对比,发现,第二周的高效时间提高了整整一倍!
▼
把自己平常24小时是怎么使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观察自己;改造这24小时,按照优先法则重新规划任务。最后,做时间改造前后各一周的对比,查看效果。
广州的11岁半的胡江南概括了高效利用时间的几个要点
▼
开封市的11岁半的李沅芷已经列好了年度时间规划目标
▼
不要认为这种方式对孩子太苛刻
极有可能他们能够乐在其中
享受战胜拖延症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培养这样的时间管理习惯
相信对他一生的学习及事业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对于教育孩子
从认识层面一定要够高
从方法层面一定要够具体够科学
哪怕是教育砖家一直在谈的陪伴
那可不是简简单单在一起呆着这么容易
(来源:少年商学院)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孩子写作业磨蹭?这样治,一治一个准!
几十元的用心,就能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你怎么看?
下拉底部回复我们
原创投稿︱商务合作︱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