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母乳低聚糖Baby的私人订制益生元

母乳低聚糖Baby的私人订制益生元



极养·妈咪爱说给您听

解析健康宝贝养成方法

勾勒漂亮妈咪滋养蓝图

编织妈咪宝贝幸福生活

文章|露露Zixin

校对|Huckleberry

编辑|乐乐

设计|Fay

前言

西瓜妈妈说:“朵儿妈你现在还是母乳喂养么?”

朵儿妈妈说:“是啊。母乳的好处很多啊!”

西瓜妈妈说:“听说母乳中含有一种营养物质不能被我们的宝宝消化吸收,但却对宝宝成长很有用处。你知道是什么吗?”

朵儿妈妈说:“我大概知道它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糖类。据说可以保护宝宝的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到底怎样在宝宝身体内发挥作用,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文章纲要

什么是母乳低聚糖

不同妈妈的母乳低聚糖种类和含量不一样

母乳低聚糖的代谢

母乳低聚糖的发现母乳与宝宝肠道微生物的互动

母乳低聚糖五大作用

母乳低聚糖的局限性

妈妈们在一起经常会论妈妈经,“母乳”也是永久的话题之一。妈妈们深知了解母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能够为宝宝提供营养。除此之外,母乳其实还含有母乳低聚糖,帮助建立宝宝肠道菌群,降低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调节免疫应答,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等。

?什么是母乳低聚糖WHAT

母乳低聚糖(humanmilkoligosaccharides,HMO)是母乳中一系列复杂糖类结构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多种母乳低聚糖[1]。母乳低聚糖由五种单糖组成:葡萄糖(Glc),半乳糖(Gal),N-乙酰葡糖胺(GlcNAc),岩藻糖(Fuc),和唾液酸(Sia)(见图示1)[2]。

▲图示1

每种母乳低聚糖的还原端链上都连接着乳糖,它可以被岩藻糖化或被唾液酸化。而非还原端的乳糖可以通过β1-3或β1-6键形成乳糖-N-乙二糖或N-乙酰基-乳糖胺,进而形成更复杂的直链或支链母乳低聚糖(见图示2)[3]。

▲图示2

不同妈妈的母乳低聚糖种类和含量不一样

不同妈妈体内编码的酶不一样,其产生的母乳低聚糖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结构的母乳低聚糖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不仅其结构因人而异,母乳低聚糖的量也因人而异。母乳含有大量的母乳低聚糖,其含量高于母乳中的蛋白质。平均每升母乳含有10-15g母乳低聚糖[3]。不同妈妈母乳中所含母乳低聚糖的量不同。此外,每个妈妈的初乳和成熟乳所含母乳低聚糖的量也不同。但是总的来讲,初乳中的含量高于成熟乳(20-25g/Lvs.5-20g/L)。

母乳低聚糖的代谢

母乳低聚糖经口进入到消化道内,可以抵抗胃液、胰酶及小肠粘膜刷状缘酶的消化分解,又以完整结构的低聚糖进入小肠末端及大肠,最终从宝宝粪便中排出[4-6]。随着对母乳低聚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发现宝宝的年龄、血型以及喂养方式均影响其对母乳低聚糖的消化。

比如,从宝宝出生到2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粪便里的母乳低聚糖和母乳中的母乳低聚糖的结构类似,但是不完全一样。3-6个月大的宝宝粪便的含有的基本都是母乳低聚糖降解物。给宝宝添加辅食后,母乳低聚糖完全从粪便里消失。此外,大约只有1%母乳低聚糖被吸收后,进入宝宝体循环系统,最后完整的从尿液中排出[7]。

母乳低聚糖的发现母乳与宝宝肠道微生物的互动

母乳低聚糖的发现可追溯到多年前。

年前后,宝宝第一年的病死率高达30%。随后,儿科医生对比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的生存率更高,发生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概率更低。同时,微生物学家发现肠道细菌和宝宝的消化之间有联系;化学家则致力于研究母乳内糖类的结构。

年,科学家发现母乳里有促进肠道细菌生长的“双歧因子”。

年,直到半个世纪后,化学家发现了母乳中特殊的糖类,且此糖类便是肠道的“双歧因子”。

此后,儿科医生、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开始密切合作,陆续发现了多种不同结构的HMO。所以,尽管母乳低聚糖不能被宝宝吸收,却是正常肠道细菌的优质食粮[8]。

母乳低聚糖五大作用

母乳富含复杂的糖蛋白分子——母乳低聚糖,可以帮助宝宝在生命早期建立肠道菌群。它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也是益生元、抗菌隔离剂、免疫调节剂、大脑发育营养素,对人类的早期发育(肠道,肝脏,大脑,呼吸道及泌尿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益生元

母乳低聚糖即婴儿双歧乳杆菌生长因子。研究证明,母乳低聚糖是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的代谢底物,具备以下三种特点:?抗胃酸;?不易被宿主酶水解;?不在肠道内吸收,在宝宝体内发挥着类似益生元的作用,增加肠内有益菌,减少致病菌,有助改善肠内宿主微生态平衡,维护宝宝乃至成人后的身体健康[7]。

母乳低聚糖在小肠末端及大肠内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提供原料,使这种有益肠道菌群大量生长繁殖[9]。另外,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中包含了许多基因,它产出一种糖苷酶,将乳汁中的低聚糖分离[10]。

综上所述,母乳低聚糖将促使新生婴儿体内肠道菌群的生长,同时母乳低聚糖能与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共生,能够维护肠道屏障,阻挡致病菌使我们变得更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母乳低聚糖只能促进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的生长,并不能影响所有双歧杆菌。

2抗菌隔离剂

大量致病菌,如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等都需要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糖蛋白复合物上来繁殖或者入侵宿主。特定母乳低聚糖的结构类似于这种糖蛋复合物,可发挥可溶性诱饵受体的作用,促使致病菌直接黏附到母乳低聚糖上,从而阻止病菌粘附到婴儿的小肠粘膜表面,降低病毒、细菌和原虫动物寄生虫的感染几率。比如,母乳低聚糖可结合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痢疾阿米巴)及HIV病毒,阻止它们黏附到小肠粘膜表面,降低宝宝患病的概率[8]。

3防止早产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它定殖在新生儿肠道并大量繁殖,严重时可早产儿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证明5%-10%早产儿(体重小于g)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中1/4死亡,而存活的婴儿伴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13]。目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不明确,并且尚没有生物标记能够评估此病发生风险。手术是唯一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方法,但存在永久的并发症——短肠综合征。不过科学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概率比奶粉喂养的宝宝低6-10倍[14]。研究证明母乳低聚糖可降低真菌细胞形成及活性,同时阻止白色念珠菌入侵早产儿小肠上皮细胞[3]。基于母乳和奶粉中母乳低聚糖含量和结构的巨大差别,有科学家提出母乳低聚糖在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4免疫调节剂

母乳低聚糖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致病微生物,同时,它也可以间接改变宿主细胞应答。研究发现母乳低聚糖既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生命周期,又影响小肠上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胞粘膜多糖-蛋白复合物及受体[15]。

母乳低聚糖不仅仅可以改变上皮细胞应答,它也可以影响免疫细胞应答。例如,近期研究发现,特定的唾液酸化母乳低聚糖可降低炎性因子IL-1b和IL-6,并激活巨噬细胞,从而降低炎症的形成及发生。除此之外,母乳低聚糖还能激活粘膜白细胞,并且降低粘膜白细胞浸润;调节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Th1/Th2应答[8]。

5大脑发育的营养素

唾液酸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大脑内唾液酸的浓度在出生前几个月和出生后几年大大增加。唾液酸主要源于含有唾液酸的神经节糖苷和糖蛋白。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大脑内的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奶粉喂养的宝宝[8]。母乳内的唾液酸主要源于唾液酸化的母乳低聚糖,其含量是糖蛋白的2-3倍[8]。

局限性

尽管国外对母乳低聚糖的研究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hbyx/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