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临床体现 > 致所有话痨侃侃而谈,并不代表说话有趣紫
致所有话痨侃侃而谈,并不代表说话有趣紫
梁实秋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的成就,而且说话幽默。他在73岁高龄时与韩菁清结婚,洞房花烛夜,因为新房设在韩家,他不熟悉环境,加上高度近视,一不留神就撞到了墙上。
新娘韩菁清立刻上前将梁实秋抱起,没想到梁实秋顺口对韩菁清说:“这下你成‘举人’了。”
韩菁清也风趣地说:“你比我强,既是进士(近视),又是状元(撞垣)。”然后,两人相视大笑。
梁实秋有趣,韩菁清可爱,两个人在一起走过了13个年头,生活有了彼此的相伴,可想会有多幸福。琴瑟合鸣让梁实秋在暮年又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做了更多具有贡献性的工作。
说话有趣也是一种成就自己的力量,能使自己摆脱困境,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你可以自由地去冒险,表现不平凡的作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黄岩早年下海经商,在浙江做小商品批发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又去广东开厂做服装生意。如今,早已实现人生理想的他被人称为黄老板。
黄岩乐善好施、广交朋友,是一个讲话有趣的人。有一次,跟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黄岩讲起他在创业初期的种种过往,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甚至还模仿当时的语气。听者仿佛穿越时空,跟他一起经历了那些过往的传奇,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哈哈大笑。
黄岩平常是个爱听相声的人,就经常模仿德云社的几个段子讲给大家听,以致后来听他讲话就跟听相声一样。
其实,黄岩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像现在这样侃侃而谈。
记得黄岩说过,他第一次约女孩子出去吃饭,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以致两个人点了一份沙拉,对着看了5分钟愣是一句话都没说。最后,女生忍不住了,直接来一句:“我想问问你,是不是我不说话你也不准备说话了?”那顿饭吃得不欢而散。
后来,那个女孩子看黄岩诚心,就主动教他要怎么聊天、怎么调动气氛、怎么察言观色。比如,女生说:“这辆车好特别啊!”这时候,你不能只回复“哦”,而是要联想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改装车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就是这样,通过一点一点不断地练习和积累说话的技巧和经验,才有了今天的黄老板。别看他长着一张憨厚老实的脸,平时没心没肺、嘻嘻哈哈的,他却特别善于从别人的眼神里读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以做出最适当的反应。
很多客户都是在这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下签了订单。一开始,很多客户不适应,觉得黄岩会不会是笑面虎,但他用真诚的心打动了客户,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最后合作成功后也跟很多客户成了好朋友。
黄岩的人生阅历比很多同龄人都要丰富,所以,他比其他人有更多的谈资,总是能侃侃而谈。他也善于察言观色,但凡有人流露出不感兴趣的神情,他很快会找个时机闭嘴,不会为了聊天而聊天。
所有跟黄岩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情商很高,跟他聊过天的人,在结束后都感觉意犹未尽、相见恨晚。因为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跟黄岩交朋友。
黄岩参加了不少饭局,只要有他在场就会金句频出,每隔一段时间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聚餐。
像黄岩这样能侃侃而谈、说话有趣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试问,谁不想跟智商情商都高的人交朋友呢?
黄岩的同学朱东,则是一个宅男,更是一个历史迷。他说起古代史来那是如数家珍,世界史也了然于胸,连很多冷门的历史知识都知道。
只不过,朱东有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只要说到与历史有关的话题就停不下来,人越多说得越起劲,而且都是大段大段史实类型的“纯干货”,信息量巨大。但对于很多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来说,这就是催眠药。
有一次同学聚会,因为许久不见,大家相谈甚欢,觥筹交错好不热闹。这时,不知是谁在大谈黄岩发家史的时候讲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可倒好,起初一言不发的朱东立刻来了精神,就从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讲到深远影响,甚至还讲到了几次重要战役的来龙去脉。
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朱东不是来参加同学叙旧的聚会,而是来讲历史课的。虽然他讲得比历史老师要详细得多、专业得多,但大家普遍对于发家史的兴趣要超过研究历史的兴趣。
有一名女同学忍不住了,但还是保持礼貌地说:“东哥啊,我们还是听黄老板讲讲他的发家史吧,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好早日发家致富啊!”
结果,朱东很不屑地来了句:“你知道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吗?现在我可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给你们免费讲课呀,要知道,平时我给人家上课很贵的。发家史有什么好听的?你们最想听的肯定是他隐藏的部分,是吧黄老板?还不如听我讲讲真实的历史呢,多有意思。”
黄岩面露尴尬,说:“兄弟啊,我看你讲了很长时间了,先休息一下吧。你上课一小时多少钱算我的,今天晚上也让大家讲讲其他的故事嘛。”
朱东没听出来黄岩话中的意思,自顾自地说:“我这人有强迫症,讲不完我难受啊。这杯酒我一口闷了,喝完让我继续讲。”说着,他把一大杯白酒一饮而尽,然后开始讲起了清朝历史。
大家想着难得同学聚会一次,也不好当面驳了朱东的面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越听越无趣,纷纷皱眉,或者开始交头接耳。
朱东只顾眉飞色舞地讲着,完全没有注意到,除了他以外每个人的手机都响了一下。从大家不约而同低头看手机开始,有人说家里有孩子要带,先行告辞;一会儿又有人说老婆来查岗,也走了;几名女同学则说,之前约好了一起去做SPA,一走了之。
偌大的一张桌子瞬间空荡了许多,朱东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顿时也没了兴致,收起话头开始喝酒。
几天后,朱东点进某个同学的朋友圈,看见了一些熟悉的身影——正是那天聚会之后发的,里面唯独没有他。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参加过同学聚餐。
为什么一个能侃侃而谈的人会落得如此结局呢?因为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侃侃而谈并不困难,哪怕探讨的话题是本人从未涉及过的领域,东扯西拽也能找出一大堆话来搪塞了事,满嘴跑火车也能忽悠得听众频频点头称是。但要在侃侃而谈的同时做到有趣,那就有点难度了。
说不清楚究竟是谁不懂装懂,很多侃侃而谈者自以为博学,看似出口成章实则错误百出,但被指出问题后,他们却不见有所改正。
脸皮厚者,哈哈一笑后转移话题,找个新的领域继续发表看法;死要面子的,找出种种蹩脚的理由矢口否认;恼羞成怒者愤然反击,甚至破口大骂,全然不顾所谓人情。重要的是,这些人全然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讲话枯燥乏味,所以才让大家都没有了听下去的兴致。
所以,侃侃而谈的时候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还要适时地看看别人的反应。
如果别人表现得没有那么积极的话,可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了——否则说得越多,大家越反感。
摘自
罗诗雨《会说话的女子优雅有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