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内容提要:
一、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其内涵体现在以德治国、以德修身和以德处世。二、孔子的德治仁政包含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含有儒家文化的基因,今天要求领导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到“三严三实”,与孔子提倡的“尊五美,屏四恶”,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提出的从政者应“身正令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思想,与我们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为殊途同归。三、孔子提出正确处理好“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关系,极富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具有超越时代的历史借鉴意义。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应汲取其精华,应坚持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主体之一,自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日起,至清朝终结的二千多年里,一直是占据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头把交椅。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式道德基本规范,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显著特点,它已融化为中国人血脉和骨髓的主要基因之一,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而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所主张的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提倡修德,“忠信笃敬”、“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无疑是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严格科学而准确地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道德思想家。道德作为意识形态之一,始终是人与人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法律、制度、纪律的有机部分,并通过个体自律和舆论劝诫的方式弥补再细的法律也存有的空隙。道德,是对于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任何社会要想维持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一是(主要是)要靠行政法规和法律的强制作用,二是要靠广大公众所公认的、并且能够自觉遵守的道德约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不能违反道德底线。因此,道德气候或氛围对个人或社会群体的引导约束功能,始终为法律的补充和实施基础。作为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道德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用一套“礼”(在孔子眼里则是制度性质的)来维系社会的稳定。孔子德治仁政思想中的爱人、惠民、民信和做君子的思想理念等具有普世价值。
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博大精深,其核心的道德思想精华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德治国,二是以德修身,三是以德处世。
道德思想,从政治学意义讲,就是伦理思想,或者说,它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孔子的许多道德理论学说,许多尤如像是一位博学多才、善良厚道的老者对青少年的谆谆教诲,被尊崇为“政治”理论了,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看,孔子的道德思想内容兼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封建性和民主性等双重性。换一种说法,则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至今褒贬不一,且又日益受到举世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