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饮食调养 > 女儿的人血吊坠

女儿的人血吊坠



教育应该像剥橘子一样,一层一层的来。

为什么是剥橘子,而不是砸核桃?

因为人随着身体的自然生长,认识和意识也在逐渐的生长,成熟。

举个栗子,小朋友在五六岁的年龄,看动画片,听故事,对于“死亡”这个概念,是完全没有想法的,在游戏和日常中,“你死了”是口头禅。

儿童根本不会避讳这个话题。

直到他们亲眼见证一次死亡,日常熟悉的亲人去世,养的宠物死去,他们才深刻的知道,死亡意味着——再也回不来了。

一旦儿童知道这一点,那么他们便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既然死亡如此悲伤,为什么要有死亡这件事情,既然人终究要死亡,我们该怎么做?

他也许想的不深,想的不多,但这些模糊的概念,会惊吓到他,虽然日常照常学习、做游戏,但遇到类似的场景或者相似的事情,他们幼小的心灵,会有看不见的变化。

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问题是,家长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死亡。那么只有一种办法,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个问题,这个答案,他自己去追寻,自己去理解,这中间,有极小的概率,孩子的思想会出错,会悲观,会厌世,特别是问题积累到青春期,这个敏感的年龄。

这个概率极其微小。不要低估人类心理的承受能力,世界是丰富多彩,有无数个维度,无数种情感,来冲淡和稀释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思考和畏惧。

就像,几乎每个人,在某一夜晚,想到自己会死亡,感觉挺害怕,挺可悲,但第二天醒来,照样会活力满满的工作和生活一样。

时间虽然能治愈不良的情感,但时间也能让不良的情感堆积,造成重大,复杂的情感认知障碍。

死亡,爱情,家庭,朋友,权力,性(男生和女生的区别),毒品(类似香烟、酒类)这些概念,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慢慢教育,让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揭晓。

就像青少年看A片是不合适的一样,在A片之外,作为70、80后家长们,还有许多类似的东西,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情感问题。

除了死亡,另外一个就是爱情。

死亡和爱情是所有艺术,永恒的主题,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

奥特曼要消灭怪兽,公主要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五年级的小姑娘,要不要看薛之谦关于爱情歌曲的MV?

我看过一个薛之谦的MV,情感的抽象性很强,充满了暧昧不明的东西,鲜血,王爵,死亡,殉情,阴暗而诡异的风格。

高二的孩子,该不该看日本文学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是失去在人间作为人的资格的意思,太宰治是自杀者的偶像。类似的还有以荒诞和荒谬著称的加缪、卡夫卡等人的文学作品。

你看卡夫卡的名言——每一个困难都能把我我克服。这就是无法正常面对生活的抑郁症宅男宅女们的准确写照啊!

淘宝上流行的“人血项链”,主要购买者是中学生!

就是把自己的血收集一点,装在密闭的小瓶子里面,做出吊坠,送给男(女)朋友,表达对爱情的坚贞和奉献。

(虽然经过治理,淘宝上,换了关键词依然能搜到)

如果你完全放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你根本像想不到,社会经验缺乏,内心单纯的他们,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出文艺作品上才会出现的“奇怪”事情。

所以家长的教育,应该是谨慎的教育,虽然儿童、青少年随着年龄的成长,早晚要面对这些重要的概念和问题,但也必须加以引导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gr.com/ystl/1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