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寡趣病因 > 墨黑纸白丨独生子女的时代隐痛你溺爱的子
墨黑纸白丨独生子女的时代隐痛你溺爱的子
?置顶"准风月谈",墨黑纸白每日陪你聊聊社
时评娱乐化独生子女的时代隐痛:你溺爱的子女,并没有溺爱你的资格撰文丨墨黑纸白作为90后第一代独生子,我以往的文章中没少谈及关于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失独家庭等话题。这两天一篇关于独生子女不爱父母的文章不断流传,颇受一些父辈母辈人的追捧,我想是有必要从为人子女的角度,该就这篇说些什么的。先把观点在开篇处亮出来吧,中国父母们是有资格拿孝字来要求子女,但很少有父母可以用真正的爱字来与子女互通,而中国的独生子女们,大多数也是没有资格去爱自己的父母。改革中的中国,有两个突破了权贵意识绝对控制的领域,第一个是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时代的来临,很大程度上启蒙了一部分国人。第二个是被独生子女的时代来临,很大程度上启蒙了一部分年轻人。这两个领域,让中国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从不否认这点。换一种话说,你可以认为我们的社会依然有腐败等诸多问题而感到失落无望,但你依然要积极捍卫夹缝中难得出现却有开始逐步紧收的言论空间。你可以认为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但你依然要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散发,这些孩子们不再是未改革时的先辈们,这些孩子们将为我们努力迎来一个民主、自由以及逐渐完善公民意识的社会环境。不要让你陈旧的观念阻碍了一个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未曾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诸多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与大人们格格不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又开始日益艰难?为什么大人们觉得孩子们不够爱自己?为什么孩子们觉得自己也爱不起大人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想明白我们该做什么,而不是看一些片段性的文字,就怒发冲冠的认为自己对子女的爱得到的回报却少的可怜,更不要看那些歌功颂德的文字,然后畏首畏尾的对自己说:“自己没什么能耐,没资格管这个社会的好坏,社会有人管着,自己就管好自己和孩子就行了。”
在那篇认为独生子女不爱父母的毒鸡汤文字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的,为什么在外面上学的子女对去看望他们的家长们冷漠?独生子女们从小摄取了一个家庭最多的关爱,造成自私的性格是必然的,中国古人讲求多子多福,只是囿于传统观念中的人多力量大,而我们现代社会的家庭构造被强迫变为独生子女后,大多数独生子女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在习惯了被爱的环境中难以输出爱他人的思维,这不仅仅是造成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困难,还将造成闪婚闪离,未婚的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对象,甚至在权力金钱思维的弥漫之下,将婚姻视为一种交易或者投资,这种思维还有可能传给后代们。仅仅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难以相处了吗?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就那篇文中所说的第一个家庭而言,这个孩子的父亲还是在某著名大学任教的人,都能与子女之间产生如此大的沟通难题,那么大多数从事其他职业的普通家庭呢?我们的社会在要求我们每一个家庭强行单一化模式的时候,考虑过这些问题吗?现在一股脑的丢给独生子女,连同对独生子女的批判,每一个独生子女的家长又会觉得自己内心特别的苦,这些岂能只是一个个家庭所承担的?我们的策略者们在干什么?其实说沟通难题真不算什么,上百万的失独家庭谁去关心了?他们在维权的时候,你还在考虑与子女的沟通问题,你不觉得你还能为人父母相对于失独家庭而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并不是说,那对父母要求女儿应该与自己亲热是一件错事,我只是想强调一下,家庭教育的背后所讲述的逻辑绝对不是一种强制,或者说认为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不是很亲热,就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不爱或者不尊重。与子女就不用讲独立空间了吗?与子女就不用讲平等原则了吗?与子女就可以有任意要求,一旦不认可就斥责为不孝的傲娇了吗?古代中国家庭大多对子女行使的是棍棒教育(“砖制”教育),有孔夫子言论为证:“小棍受大棒走”。现代中国家庭大多对子女行使的棍棒教育结合宠爱教育,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宠爱要多于棍棒,棍棒会遭到反感,过分的溺爱就不会遭到反感了吗?显然结果是一样的。
对于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们而言,他们是这个社会最重大改变中的两个领域的重叠,中国的父母们应当更快的让自己的观念随着时代去改变,不要刻意的棍棒子女,也不要刻意的宠爱子女,你一厢情愿的去围绕在独生子女身边,只会让他们在溺爱中变得更加自私,也更无所谓爱这个东西的本真意义。独生子女在学校里的时候,大多数依然还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强烈的独立意识与这个社会强大的控制力量相碰撞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想起父母,会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自己每天的遭遇,也会第一时间在有空闲的时候就回到家中感受家庭的温暖,这才是正常国家中的正常家庭模式,一个家庭的子女是要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不是在父母的怀抱中永远成为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那篇文中还提到了一个家庭,这个母亲说,自己的独生女结婚后,在美国生活,曾身为厅级干部的爷爷带着奶奶去照顾他们的孩子,但自己女儿因为与爷爷的关系格格不入,爷爷奶奶回去了,然后她又去了美国照顾她女儿的孩子,在美国的每一天都很难过,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儿、女婿几乎很少和我交流。他们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周末也是在家睡觉,只有我一个人忙碌。好像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到了假期,他们带上孩子出去度假,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美国改变了他们?还是独生子女都是这个德性?对于这个母亲,我想说的是,您真的是家庭条件足够好了,有个当过厅级干部的爹,还有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女儿,还要跑过去照顾女儿的孩子,真的打算把自己的女儿伺候到去世的那天吗?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之所以无法跟得上外国人的思维,就是始终无法在孩子十八岁之后就让他们开始自己的生活,然后开始抱怨,女儿无情无义。不过她的亲家倒是很懂得规律在哪里,告诉她说:“你辛苦了,我们都被独生子女害了。我们让他们自己请保姆,你回来过你自己的日子,别理他们了。”是的,不要理这些孩子们,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要从小依赖惯了溺爱,长大了还一味的接受和要求溺爱,如果你从小就习惯了溺爱自己的孩子,享受溺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去抱怨他们自私、无情,是你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可以自私、无情的大环境。
上述的这两个家庭,根本不值得讨论,之所以拿出来讨论,是想告诉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