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寡趣症 > 患病影响 > 引物选得好,测序没烦恼微生物
引物选得好,测序没烦恼微生物
“微生物组”(Microbiome)是指由多种微生物聚居在一起形成的生态群落,从人和动物的肠道,到植物、土壤、海洋,它们无处不在,推动着地球物质循环,影响着人体乃至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健康。
近年来,得益于低成本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计算和成像技术的改进,以及用于数据分析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的革新等进展,高通量测序走下神坛,变得平易近人,使得更多的学科领域开始投入到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中来。
对于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最常见的就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也就是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16SrDNA/18SrDNA/ITS等序列进行测序,获得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相对丰度。探讨微生物多样性对于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治理和微生物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
你真正了解16S测序吗?
为什么选择16S测序?
16S测序区域又该如何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16S测序中的引物选择。
首先要了解一下16S是个啥?
详情在之前的16S专题中详细说过,16S是一段序列,是原核微生物的“身份证”,你拿到这段序列,再跟数据库一比对,所有的物种信息你就完全明了了。因为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比对信息准确,所以被认为是微生物多样性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
16S说完了,再来了解一下16S测序区域是个啥?
16SrRNA为核糖体的RNA的一个亚基,16SrDNA就是编码该亚基的基因。16SrDNA基因全长bp,由9个可变区(V1-V9)和10个保守区组成。不同种类的细菌有相同的保守区序列和不同的可变区序列,因此可以根据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来扩增环境样品中所有细菌16SrRNA基因,而根据可变区序列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图SrDNA基因组成(绿色为可变区)
传统方法中最常用的引物是27F和R,几乎能扩增出完整的16SrRNA基因全长,由于目前二代高通量测序的读长限制,该引物不适用于高通量测序平台,但被广泛用于纯菌的分子鉴定。考虑到目前主流高通量测序平台读长的限制,只能对16SrDNA的某一段可变区进行测序。有文献中选择测单V区(V3/V4/V6),有的测双V区(V3-V4区或V4-V5区),还有的选择三V区(V1-V3区、V5-V7区或V7-V9区)进行16SrDNA测序。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选啥才能测的稳准狠啊?!
别急,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想测的准,毫无疑问当然长度越长越准确嘛,但是出于经济实惠的角度考虑,其实测双V甚至单V区已经足够。一般而言,环境微生物组学常用的,也是认可度比较高的测序区域是V3-V4,V4-V5,或者单测V4区。
那不同的测序区域对数据结果有什么影响呢?
先来看看中科院周宁一老师于年发表在AEM杂志的一篇文章(IntragenomicHeterogeneityof16SrRNAGenesCausesOverestimationofProkaryoticDiversity),研究比较了16S不同区域的测序结果,所选择的引物如下:
研究结果显示,V4-V5区域是最佳的测序区域,造成的基因组内异质性最小。
也就是说一般会选择常用的V4-V5区,引物F/R或者F/R。这也是罗氏测序时代最常用的16S测序引物。
在Illumina时代,由于平台测序长度的限制,V4单区测序(F/R)被更为广泛地使用。也是地球微生物计划中推荐使用的引物序列(想了解地球微生物组戳这里: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白癜风治疗医院